石油不再是伊朗的砝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23:58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于海洋
1月23日,饱受衰退之险困扰的欧盟27国,还是通过了禁止进口伊朗石油的禁令。伊朗在这个议题几个回合的争斗中将再一次败下阵来。石油,这个昔日伊朗手中的王牌,今天却成为伊朗最致命的软肋。能源政治的残酷可见一斑。
伊朗近年麻烦不断,表面看似多与其核开发受到美国打压有关,但实质却是其国际地位不断上升遭遇到了瓶颈期。
自上世纪70年代霍梅尼革命以来,波斯民族在海湾地区的地位本来是空前孤立的。颇为荒谬的是,反倒是美国的国策失误推动了伊朗国运的转折。美国击溃萨达姆政权使伊朗在伊拉克获得空前地位,后又进攻塔利班使伊朗恢复了对阿富汗乃至中亚的历史影响力。伊朗看准了美国国力衰退的时机,结盟土耳其,拉拢叙利亚,已经成为海湾地区首屈一指的地缘政治强国。核开发,正是伊朗为了强固自身突然获得的强国地位上的一道再保险。
在伊朗看来,石油不过是基础,地区强国才是梦想所在,这样的战略目标不仅和美国产生了矛盾,和欧洲发生龌龊也不足为奇。西方世界除了对伊朗激进的宗教情结充满警惕外,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军事存在也是一个主因。据统计,每天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石油达到1700万桶,占世界石油供给的20%,伊朗自核开发以后屡次在海峡军演或威胁关闭海峡,使海湾国家还有欧美等国大有如鲠在喉的感觉。伊朗以新强国的身份在政治、安全领域全面挑战老霸权,这就是此次危机的全部实质。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伊朗能赢吗?
坦率讲,伊朗并不希望其与欧美的矛盾发展到石油领域,更希望在伊拉克、利比亚这些战场和老霸权们较量一下。在那些掺杂了教派斗争、文明冲突和民族情绪的地方,欧美占不了什么便宜。
但是石油领域不一样。石油从普遍意义讲是稀缺的,非常稀缺。但是这种稀缺不意味着欧美稀缺,作为国际能源市场最稳定和付账最靠谱的买方,欧美世界在能源市场的寡头优势极其明显。反观伊朗则不同。欧美国家不但能源供应多元化且充分(沙特就表示了可以替伊朗给欧洲供油),而且承受毁约成本的能力远强于伊朗这个单纯依赖石油出口的地区新贵。
如果伊朗拒不让步,从中短期来看,伊朗各路高官提出的应对之策都不甚切合实际。军方说断油就封锁海峡,结果英美法军舰来示了次威,告诉伊朗为了这条能源大动脉他们是敢于动武的。石油公司老总说,断供会促使国际油价飙高进而影响全球复苏,但这里有个悖论,在全球衰退阴影迟迟不退的情况下,国际原油需求本身就在萎缩。
伊朗的原油此时退出市场,究竟是推高油价还是恢复市场平衡很难下定论。政府高官提出要加强向中印巴(西)等新兴国家供油,这种观点更缺乏常识:新兴国家不一定就是现有秩序的挑战者。在欧美断油的大背景下,新兴国家如果增加从伊朗进口石油的份额,则意味着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改变了现有立场。新兴国家们坚持与伊朗的现有合同可以解释得过去,但为了些便宜石油火中取栗增加份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从长期看,石油出口遇到瓶颈的伊朗,要面对的问题则是能源大国地位的沉沦风险。政治性的断油,只要达成协议很快就会恢复常态。毕竟欧洲各国要再找供应者也需要支付不菲的成本。但是如果危机变成长期性的敌对,那么欧盟毫无疑问是可以付得起这些成本的。伊拉克在萨达姆统治时期石油出口被限制,最后被挤出石油市场就是一个例证。谁都知道走向强国之路要付出代价,伊朗的人民需要作出判断,自己是否愿意付出这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