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战京沪武汉东湖高新区冲刺5000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01: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周芳
“没有(东湖)高新区,武汉就很逊色,你们(不仅)是武汉重要的台柱子,更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科技精锐部队。”5日,东湖高新区2012年工作会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这样评价东湖高新区,要求其“自主创新能力在三个国家示范区中不能排末位,经济增幅必须高于30%”。
据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光清介绍,去年该区实现企业总收入3810亿元,同比增长30%。示范区以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产业为支撑,自主创新持续发力,全年申请专利7198件,同比增长78.4%。新增7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多家单位开展股权激励试点,上市公司30家,企业进入高新区零收费。
今年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企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到2015年突破一万亿元。强调要以创新为驱动,确保科技费用投入增速不低于12%,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
唐良智在肯定东湖高新区成绩的同时,亦向其抛出了一揽子问题——示范区为国家贡献出什么样的技术?培育什么样的产业?贡献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什么样的席位?这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记者注意到,在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赛跑中,尽管东湖高新区2012年总收入欲冲刺5000亿,同比将增31%以上。但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相比,东湖高新区在总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中关村去年总收入19200亿元,上海张江去年1~9月已超6000亿元)。
不仅如此,东湖高新区甚至还要面对来自成都、重庆乃至郑州、长沙、合肥等城市的挑战。“惠普180亿项目,从志在必得到最终流失、落户重庆的现实真正教育了我们!”张光清意识到,产业配套水平迟迟不提高,生活服务配套跟不上,“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跑。”
湖北省政协针对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的一项比较研究发现,“紧贴城区建园区,公共服务可依靠城区解决”是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的优势;反观东湖高新区,左岭、花山等区域则无法依托城区解决公共服务配套问题。
20多年来,东湖高新区以鲁巷广场为核心区域“东进南扩”。目前,辖区面积已达到518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以上尚未开发建设。“对这518平方公里资源的直接支配是东湖高新区区别于中关村、张江的最大优势。”张光清表示,采取紧贴建成区渐进发展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要求。
因此,东湖高新区今年将携手江夏区、洪山区,启动统一的产业规划和交通规划,跨行政区设立园区,并且启动建设光谷中心。光谷中心建设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40万人,产业、行政、生活配套完备,建成后,将取代鲁巷广场一带,成为东湖高新区的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