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对接东盟 八桂城市千帆竞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其中桂林郡和象郡包括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宋初,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通常认为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民国初期广西省会是在桂林,一般认为广西又称“桂”由此而来。

  广西地处华南,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南濒北部湾,东邻广东、海南和港澳,西靠云南、贵州,北接湖南,西南与越南交界,十万大山的壮美,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千百条河流的秀美,形成了无尽的海洋资源;亚热带雨林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又是全国重要侨乡,加上灿烂的文物古迹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起步:后发地区负重追赶

  鉴于地处边疆的特殊地位,历史上广西历经多次战事。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边境尚不安宁,从援越抗美到对越自卫还击,广西实际上一直是战争的前沿阵地。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改革开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此时广西边境仍处在硝烟战火中,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越关系正常化,广西才有机会走上全面建设、加快发展的道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历经多年战火洗礼的广西起步之初就比沿海地区晚了起码10年以上。

  据历史资料显示,1958年广西经济总量仅为24.52亿元;后来作为首府的南宁市,直到1962年全市街道才开始全部装上路灯;据老南宁回忆,1964年邕江上终于有了第一座公路大桥,1988年有了第二座;南宁火车站1978年才有了第一个客运站台……

  当和平的阳光终于普照在广西大地上,八桂儿女为此欢欣鼓舞,百废待兴充满希望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考虑到广西靠近前线战场的特殊性,国家在开展大规模建设之初,对边疆广西的建设布局考虑有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布局较少,这使得广西的起步追赶倍感沉重。

  靠近中越边境的广西宁明县那梨边贸点,既不通电也没有电话,当地的八角、松香等优质特产因为道路太烂根本就运不出去,大都只好用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地摊式交易,边民只要能做成一笔买卖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广西边境地区的真实写照,而当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全国各地形成新一轮发展热潮。

  忽如一夜春风来。在中央的深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广西这个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迈开了建设复兴的步伐。短短几年内兴建了一大批铁路、机场项目和高速公路,长期滞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同时以柳州为代表的广西工业也开始加快步入振兴道路。

  1992年以后,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广西加快了以交通、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公路主骨架和西江内河航道,从而把北部湾沿海港口与四川、重庆等大西南腹地紧紧连接在一起。产自西川腹地的芬芳美酒一天之内可以抵达广西首府南宁,来自北部湾畔的上等海鲜隔天即可登上川渝地区普通人家的餐桌。

  1992年国务院批准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成立了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到1995年,南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年增长超过40%,期间南宁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电力、通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体现出一个新兴城市的活力。

  然而,此时广西更多地方仍不得面对这样的现实: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发展缺乏大项目带动,消除贫困任务依然艰巨……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定决心,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先后在贫困面大、条件艰苦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先有边境建设大会战,然后是东巴风革命老区大会战,再有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从一条条公路,一个个沼气池,一栋栋基层卫生院着手,全力投入改善民生,使得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面貌一新,贫困地区数千万少数民族群众从中受益。

  发展:开放的区域经济提供强劲动力

  开放发展才有更大出路。在位于中越界河北仑河广西一侧的东兴市,早年从中越边贸中获益匪浅,当地流行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上山、下海、出国”,这标语被印在巨大的宣传板上随处可见,充分反映了广西人民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得到了东盟10国领导人普遍欢迎。

  这两个国际合作的重大决定改变了广西的发展命运,面向东盟国家加快实施对外开放,边疆广西一下站到了国家战略的前沿。在这以前,广西对“打开门就是越南”的地理位置实际上解释为属于边陲,偏居一隅,现在广西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华丽转身为“走两步就进东盟”,一跃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独特的区位优势得以尽数展现。

  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从“江河共融”到“合作印鉴”,从“珠联璧合”到“同舟共进”“金桥飞架”,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汇集数以万计的中外政府官员、企业客商、媒体记者,在不同主题下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开辟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渠道。

  去年10月在南宁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总展位数4700个,参展企业达到2300家,同比增长4.6%;参会的客商50600人,比上届增长3.26%;累计交易总额达到18.07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6%。

  2010年1月1日,覆盖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正式步入零关税时代,作为中国对接东盟各国的桥梁和窗口,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让广西持续收获。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短短数年间,这个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刚刚迈入“G D P万亿元俱乐部”的广西经济带动的龙头作用逐渐凸显,以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千亿元产业正加快形成,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电子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发展势头迅猛。连续几年以来,北部湾经济区“风景这边独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速远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经济区内经济总量占广西比重将由目前的1/3提升至2015年的五成左右,成为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和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加快开放发展的这几年究竟为广西带来了哪些改变,其永久举办地的南宁的日新月异就是一面镜子。短短数年之内,南宁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南宁为中心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的地位初步形成,它与东盟各国在经贸、教育、文化、信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

  走马广西千里边关和海疆,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之欲出,它们与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一同构成了广西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的崭新格局。新加坡外交次长陈振泉这样表述他对广西的新认识:我目睹了广西在这几年的转变。四周高楼大厦的崛起,城市的有效规划和迅速发展,以及会展中心的独特建筑风格,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广西的经济发展前景更备加看好。

  其实,广西面临的历史性机遇远远不止这些。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区,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连珠三角,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涉及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引领下的开放开发热潮已经席卷八桂大地。

  未来:千帆竞发再造一个新广西

  近年来面向北部湾、东盟的开放发展,广西南部沿海、沿边地区受益最大,2009年底,国务院再度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广西加快发展,则为广西如何统筹全局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央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广西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培育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在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上,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增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发展,即“一区两带”,可以说为广西推进沿海沿江率先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指明了道路。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近年来广西在城市发展、交通建设、农业开发、工业优势产业、港口物流、旅游、对外经济合作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枢纽城市,南宁市利用区位优势和中央政府赋予的优惠政策,加速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三基地三中心”———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打造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经济中心,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冶金三大产业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柳州市开始了“生态柳州”建设,柳州成为“山水工业城市”的典范。

  近年来国际旅游名城桂林为了缓解人与景争地局面,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全力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形成以“大旅游”为统领,以“新产业”和“大物流”为支撑的全新新城发展动力体系,积极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北部湾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革命老区百色以建设“四地一带一枢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桂西红城”;桂东南中小企业名城玉林全面统筹城乡发展,非公经济示范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卓有成效;“桂东门户”的梧州加快接轨珠三角,主动融入北部湾,全力推进三农工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两翼齐飞,打造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示范基地。河池、贵港、来宾、贺州、崇左也依托本地独特资源与区位优势,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

  如今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千帆竞发,西江经济带热潮涌动,桂西北资源富集区开发建设加快成型。2011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预计达到1.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说,广西用了数十年时间,才使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预计2015年广西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再用5年时间,就可新增经济总量1万亿元,再造一个新广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