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谨防税改引发长三角新的地域不平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03:1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姚建莉

   “我今年的提案就是如何化解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误差’。”近日,上海市政协委员、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就备受关注的上海税改问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毛利率越低、财务制度越健全、产业链越完备、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有形原材料消费越高的企业,税改收益越大;大型企业受益程度普遍高于中小型企业。

  王德培同时表示,他的研究表明,营改增试点很难在全国推广,直接的后果是,江浙一带的企业会纷纷涌入上海,引起新的地域不平衡。

  上海税改或会引起新的地域不平衡

  《21世纪》: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哪些利弊?

  王德培:应该说,这次税改本质上是减税,设想是好的,对那些有进出项的企业也是能减轻负担的。

  但现实远比政策复杂得多。首先,上海大量的服务业注册在郊区,郊区为了发展,就通过“税收返回”来吸引企业来,那边的服务业过去营业税一般都交3%左右,而现在增值税税率调整为6%,对于没有进出抵项的企业,落差很大。现在政策上有规定,这部分税收可以即征即退。但之前企业到税务局去交税时,税务人员表示,先征了再说,还不知道怎么退。现在市领导重视,应该能落实到具体操作上。

  其次,一些营业额刚超过500万的小型会计、律师事务所之类的服务企业,就很尴尬,他们就会想把企业拆成几个小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税收,尽管上海试点目前承诺,新增部分全部退还,但企业这种做法加大了交易成本、组织成本。

  此外,现在的行业界面越来越模糊,很多混合企业,既做生产又做贸易,用传统的、专业化非常清晰的税种去对付模糊的形式,这是超越上海的。对这些面大量广的企业,营改增并没有减税的作用。

  《21世纪》:上海的试点经验今后能否在全国推广?

  王德培:中央希望,上海试点能向全国推广,而不是让上海率先享受好处,但根据我们的调研,这个很难向全国推广。上海试点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国税、地税局是一个班子,而在外省市是分开的,营业税为地方税,增值税为中央税,地税改国税后怎么办?这个上海抵扣有优惠,即使税收增加的企业也能得到即征即退的优惠,此后江浙两地的肯定会涌过来,那么将会引起新的地域不平衡。

  这就是一种传统的发展思维。上海的发展,应该要靠自己的奋斗,而不应该老是依靠区位优势。

  要“简政减税”

  《21世纪》:你认为这次税改是否能够解决重复征税这个问题?

  王德培:重复征税并没有解决。实际上,增值税适合生产型企业,营业税才适合服务型企业。生产型企业有进出抵项,而服务业恰好靠的是创意、脑袋,以人工为生,付的是人工工资,没有进项、销项,从根本上不适合增值税这个税种。

  增值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信息对称、法规完整、人们处事讲信用,这三条在我们国家恰好缺乏,我们国家市场经济还在发展中,离散度很大。

  我把它叫做“制度性诱惑”,它不适合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工业经济体系并不完整、信息不充分、信用经济还相当脆弱的国土。1994年开始税改后,增值税发票虚开就在这里大行其道,在增值税还没彻底完全推行的背景下,就有200多人为此被判死刑,加上判其它刑的,不计其数。

  通过这些现象,我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上海税改,是否一定要走增值税这条路?

  《21世纪》:你觉得哪条路更合适?

  王德培:我认为,对于文化性企业,目前更适合简易征税。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和未来的发展实际上还在于让整个社会经济上来,主要还是在税收。2011年税收达到新的巅峰,意味着我们的国税部门跟中央的精神是相背的。

  实际上,我们很多的税种和征收的幅度是休眠在那的,就好比证券交易税,是有的,但现在行情不好,是休眠的,哪天好了再醒过来。宽打窄用,在我们国家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很大的特点是说变就变。税制的改革承载着信用建设的功能。

  这次税改的发展,应该要“简政减税”。实行小额的定额税,主要针对民营的服务业。把政简下来,把税减下来的,才有可能把社会问题解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