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用工荒推升工资成本 高工资难换高效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蓝之馨 林小昭
“指导工多少钱一个月?”
“4000。”
“之后有没有得加?”
在得知“没有”之后,来自重庆的陈师傅摇了摇头,转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如果刚开始第一个月4000,之后每个月有得加,那还差不多。”
陈师傅去年就在康乐村的一家制衣厂做指导工,一个月拿4000元,他今天来这里,只希望“有厂能开出更高的价格来”。
与他的期望对应的是,为了“抢工人”,工厂开出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但收获却甚少。
“招工荒”推高薪水
在广州海珠区康乐村自发形成的招工一条街,街道两旁都是附近的制衣厂摆设的招工摊点。前来找工的人倒不多,零星有人来询问工厂开出的条件,大部分摊点无人问津。
看到记者,半天闲着没事做的招聘人员围了上来,七嘴八舌抱怨现在工人难招。一名招工负责人说,现在招人越来越难了,他摆了三四天摊,只招了两三个人,昨天下午一个都没有招到。
在位于广州白云区的百业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来找工的人相比前两年确实要少些,往年这个时候平均每天有四五千人,最高峰的时候达到8000人,甚至要分批进场。但今年只有三四千人。
招工的喻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工人不好招,有的厂着急,就开出高工资来吸引工人,这样其他的厂只好也跟着涨工资。
“现在的找工者啊,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家制衣厂的周老板抱怨。他说,自己的工厂去年招裁床工人每个月工资才2800~3000元,“现在开价3500都没有人来问,估计要到3800~4000元才有人愿意来。”
在制衣行业,车位工算是比较高级的工种,平均每月能拿到5000元,最高的能拿到七八千块,相对来说工资比较低的是剪线工、中烫、中查等计时工种,去年月薪1600元,今年也涨到了2000元。
说到薪水的涨幅,工人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湖北的刘师傅说,2001年做车位工的工资只有四五百块,前两年也才一千多,现在就涨到了四五千。
高工资≠高效率
高工资的背后却不一定意味着高效率。
“我们达到了他们的标准,他们达不到我们的标准。”制衣厂周老板对工人们意见很大,他说,现在的工人都“学乖”了,上班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不怎么干活。
一家钟表厂的老板也告诉记者, 2008年,工人的月薪是1200~1500元,而2011年,涨到了2000~2500元。然而让他不满的是,工人的职业素质却并没有随着工资一起往上涨。
一家品牌服饰专卖店的店长告诉记者,现在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所以他们常年都在招人,员工离职无非是嫌太累或工资低。
企业主们也反映,高薪招人的前提是工人的素质能够“对得起高薪”。前述钟表厂老板说,刚开始他们也会用高工资去抢人,但是用了3个月之后发现,这些人的能力跟高工资完全不匹配。
高成本时代路在何方?
尽管不少制造行业选择向内陆地区转移,但对珠三角地区来说,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普通服务业也同样面临着成本的压力,正在到来的高成本时代考验着珠三角地区的未来发展。
广州天河一家快餐连锁店的蔡老板说,包吃包住1800元,加班和奖金另外算,但还是很难招到人。
对外来工而言,虽然薪水在涨,但提高的薪水在很大程度上被不断推高的生活成本所吞噬。陈师傅和妻子每个月收入七八千,但是全家五口人的花费也要四五千,“花销虽然够,但是很勉强。”
“其实在国外一些发达地区,服务业的收费都是很高的,所以我们的生活服务收费升高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广东金融学院人口与劳动就业研究所所长何亦名副教授说。
何亦名说,面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珠三角应该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这样企业利润和工人工资才有提高的空间。
此外,新一代的农民工更注重生活环境和认同感,政府应该努力让新一代农民工融入到所在的城市,让他们享受到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未来广东的人口红利时代肯定会结束,而且结束的速度不会太慢。”林平凡说,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
何亦名也认为,珠三角正从投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过渡,“珠三角要更多考虑的是以后的发展优势在哪里,我们原有的优势在逐渐减少,但新的优势却还没有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