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慢刹车" 急停风险仍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07: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1月份CPI同比增速为4.5%,比去年12月数值反弹0.4个百分点,CPI也就此结束长达5个月的下降态势。月初公布的PMI数据则表明,中国经济景气程度已经连续两个月反弹,而且坚挺在50%以上,去年底市场普遍蔓延的悲观情绪,开始有所好转。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中发布报告称,2012年中国全年将实现8.25%的经济增速,比去年9月份的预测下调了0.8个百分点。报告认为,投资与消费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出口对这一增速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下降。
从目前来看,各界对中国经济处于软着陆轨道已无大分歧,但2012年作为“十二五”承上启下之年,似乎不确定性还要甚于去年,中国GDP今年走势如何?哪些领域蕴含使中国经济急停的风险?该采取何种策略应对?存准率为何在去年底下降一次后便再无动作?针对上述疑问,《每日经济新闻》邀请两位经济学家为大家解答。GDP增速或是前低后高
NBD:GDP增速在经历去年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之后,今年会划出怎样的轨迹?
孙立坚:从现在各方面条件来看,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前低后高,可能前两个季度GDP增速低一些,后两个季度能够有所反弹;一季度经济出现谷底,二季度就开始反弹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我们国家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对经济高增速的诉求在降低,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在这个背景下,寄希望于放宽流动性或者大规模投资并不太可能。此外,中国经济现在与世界经济是联动的,外部环境的回暖也尚需时日,所以,一季度后便开始反弹是最为乐观的判断,今年经济增长能保持稳定就很不错了,估计增速在8%~8.5%。
刘元春:总的来说,今年中国经济和去年相比还是会呈现一个缓慢下行的态势,但从GDP增速看,前两个季度会延续去年连续四个季度下跌的态势,第三季度随着政策效应显现以及外部环境转好,增速会有所上升。
NBD:中国经济应该正处在一个慢刹车的状态,硬着陆的可能性还会有吗?
孙立坚:我认同慢刹车的说法,但是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资源不完全掌握在市场中,很大一部分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一旦经济出现硬着陆苗头,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财政以及投资等手段挽救经济,比如来一轮类似2008年的大投资。当然,这只是假设,按照现在经济的发展状况,我认为无论是季度GDP,还是全年GDP,增速都不太会低于8%。
刘元春:基本面没有变动,下行基本可控,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硬着陆的理由,中国本身的发展空间就非常大,从最近公布的各省GDP来看,中西部经济虽然总量小于东部,但是却在高速增长中,中国经济的政策调整空间也很大。如果再细化来看,虽然房地产看似非常脆弱,但是没有全面崩盘的可能,而在金融风险把控上,不仅存量数字不错,四大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也良好。
出口和楼市是风险源
NBD:龙年伊始,股市低位震荡,市场在担心经济的哪些急停风险?
孙立坚:正常状态下,中国经济急停风险还是比较小的,但是现在出口和房地产无疑是两大风险点。
从出口来看,虽然新兴市场发展得也很好,但是欧美的经济状况确实值得担心。因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主要是看市场规模,而不是看市场覆盖面,如果欧美消费规模出现萎缩,中国传统的出口强势产业将会受到很大打击,即便是新兴市场发力,其实可能性也比较小,因为以亚洲市场为代表新兴国家基本也属于投资导向型,而不是消费导向型,我觉得中国出口企业很可能面临生产落不了地,缺乏市场承接的隐患。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有滞后性,自调控收紧以后,其实去年并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今年恐怕会实实在在影响到经济增长数据。
刘元春:如果说房地产和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因的话,我还要提醒一个藏在深处的风险,那就是投资放缓之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可能会出现不平衡,这个不平衡或许会影响到经济运行。
2011年在三大需求与三大产业持续回暖的作用下,GDP增速逐季回落,潜在GDP缺口由正转负,趋势性的经济回落已经形成,这已经说明中国经济复苏步入疲软期,宏观经济没有步入全面扩张阶段,投资进一步萎缩可能会令经济更加疲软。
如果一季度对欧盟出口情况很差,而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没有及时显现的话,那么GDP增速可能会跌至8%左右。
NBD: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中国经济下行或许有主动调控的结果,怎么看这个问题?
孙立坚:经济增速放慢与国家主动调控的确有直接关联,那些污染环境以及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正在逐步退出,但我认为,这其中可能会增加经济风险。
有人十分不理解这一观点,但是通过我的调研发现,那些低端产业虽然在退出经济舞台,但是相应资本却并没有真正进入高端产业,而是进入了虚拟经济。2011年出现的民间借贷泛滥就是最好的例子,包括很多国企也将大笔钱投入了房地产行业。
现在民营企业和国企对高端产业的趋之若鹜,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获得廉价土地和低息成本,然后进入虚拟经济套利,通过“以钱养钱”的办法赚取利差,这才是他们眼中的“快车道”。
防下行 稳出口和投资
NBD:政策应对中,首先是房地产政策的走向,今年中期国家会因为刺激经济而放松房地产调控吗?
刘元春:本轮房地产的深度调整在本质上是政策调控的产物,属于经营策略与价格调整为核心,它不属于资产负债恶化型的调整,因此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和全面抛售,更不会引起中国经济的硬着陆。
从目前的情况,首套房利率已经部分开始出现松动,地方上也表现出放松调控的意愿,但是反过来说,保障房建设投资和政策力度加码将会抑制房产调控的松动。财政部近日发文件侧重强调对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支持,支持保障房建设将会减少购房者对商品房的需求,从而抑制商品房投资,而且保障房建设也是平衡房产调控对经济产生负面作用的杠杆。我认为,在保障房建设如火如荼而且有所成效的背景下,房地产的一系列调控政策还会延续。
NBD:最近高层频频提及“稳出口”和“稳投资”,这两者该如何把握?
孙立坚:从大方向上来说,为什么股市经常出现一涨一跌的震荡,这说明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负面思维局面中,类似日本衰退十年时的情况。目前经济缺乏亮点,在房地产受到调控后,钱一窝蜂似的涌入虚拟经济,老百姓觉得干什么都不赚钱,所以股市才会低位震荡,经济信心才会悲观。
如果从改变居民负面思维这个角度出发,稳出口和稳投资的路径就非常清楚了。当企业有竞争能力时,政府要予以支持,不能压抑出口;在经济复苏缺乏动力时,我们国家出现顺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仍然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居民更喜欢投资而不是消费,不要过多理会国际上质疑和否定中国的声音。
在投资一端,需要政府去引导,结合民营企业实际的人才和资本能力,帮助资本从虚拟经济回归实体经济。稳投资十分必要,因为中国目前的情况依然是“政府投资到哪里,居民消费就跟到哪里”。我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计算不开发票的消费,真正居民的消费并不会有多少,所以提振消费也要从提振投资开始做起。
NBD:现在最火热的话题就是存准率的调整,为什么经济有恶化苗头,而央行却不调存准率?
孙立坚:按照我的分析,央行可能是这样考虑:中国实体经济还并不是很扎实,它害怕一旦放钱进入市场,这些钱很快又会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而不是真正进入产业。所以央行的做法是通过发行央票回笼资金,再通过银行将这些钱与产业相对接,实施定向宽松政策。这种做法我是支持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今年肯定需要下调存准率,这主要是从国际市场角度考量,全球发达国家都在“放水”,日本、欧盟和美国更是如此,他们是国际货币,会漫到我们国家来,我们需要依靠下调存准率,增大市场流动性去对冲这种影响。
刘元春:1月份的CPI增速为4.5%,多少有些超乎预期,这也会直接影响存准率下调的周期。在通胀仍然比较高的时候,央行可能考虑货币政策会更多从“控风险”和“去泡沫化”出发,公开市场动作频繁,1月信贷可能会超过8000亿元,这都是流动性改善的标志。我的观点是,如果央行能够用其他手段去供给市场流动性,下调存准率不会是第一选择。
结束语:1月份经济数据还没有全面公布,但宏观基本面已然是迷雾重重,今年前两个月的同比数据都会受到季节性影响,更为形势与投资的判断增加一重不确定性,但通过两位专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向下的趋势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而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虚拟经济和房地产都偃旗息鼓后还尚未崭露头角,在这个基础上,决策层在调控时可能会更多偏向风险把控,严防硬着陆可能,而投资者则需要紧绷“慎重”这根弦。
对话嘉宾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