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呵护有加银行想过不好都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3:35 来源: 济南时报

  □王颖军

  日前,银监会、人民银行、发改委共同起草了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银行收费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去年,也是在“3·15”之前,也是三部委联合出台文件,宣布自去年7月1日起取消34项银行服务收费。事实是,到了“免费令”执行的时候,部分该取消的收费并未取消,一些原本不收费的项目改成了收费,而且又与时俱进,增加了不少新的收费名目,像贷款额度占用费、融资服务费等,闻所未闻。

  上一回公众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所以这一回不是那么好糊弄了。三部委新起草的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其实是有突破的:以前银行收什么费、收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三部委只是要求公示,这一次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为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但绝大多数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仍然是银行总行定价。对此,有人指出,三部委这一新办法是让银行高收费合法化。

  公众对银行收费问题频频质疑,说到底是对银行暴利看不下去了。从上市银行每年的年报来看,总是那么靓丽,利润增长30%-50%很正常。以民生银行为例,近期发布的201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50%,其行长洪琦去年年底就曾公开称:“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我们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则称,银行的资本利润率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和烟草。

  去年虽然信贷总量少了,但存款利率铁板一块,贷款利率高得离谱,利差畸高,银行的日子想不好过都难。一年期存款利率3.5%,物价上涨,按照去年全年的CPI,老百姓的钱存在银行,1万元每年缩水100元。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65%,但事实上没有一家中小企业能够以这样的利率标准贷到款,贷款利率一般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0%-100%。笔者曾听多家银行业内人士说过,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不翻一番不做。

  显然,贷款利率已市场化,但存款利率却没有同步市场化,这样的信贷政策给了银行业最充分的盈利空间。其实,利率全面市场化的呼声早已有之,但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监管层心有余悸,始终把精力放在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上,在监管层眼中,银行是襁褓中的婴儿,呵护有加,不会让他承受哪怕一丁点儿风雨。如果像专家们呼吁的那样,放开民间金融,放开利率,银行的利润自然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来得如此轻松了。

  如今看来,呵护得是有些过分了,老百姓利益受损,中小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只有银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几乎没有利差收入,但中国的企业仍然主要依赖间接融资,利差收入占到银行营业收入的80%,其他的20%则来自于中间业务收费。银行在利率方面没有市场化,事实上是一个资源垄断行业,但在收费方面却早已市场化了,为了追逐利润,总是能在收费项目上开拓创新,比如在信贷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不仅大幅度提高贷款利率,更向个人、中小企业收取贷款服务费、额度占用费等,让“被服务”者敢怒而不敢言。

  大家都清楚,经济的健康发展靠的还是实体经济。如果中小企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银行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了,或许更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