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这是一次投资未来的访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23:4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江玮 2012-02-14 23:47:46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在1985年,当时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他率领一个农业代表团到访艾奥瓦州。27年后,他对美国的访问则将是一次“投资未来”的访问。

  “他是作为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去了解美国,了解中美关系。同时美国也要了解他,与他建立面向未来的工作关系。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互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吴心伯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华政策顾问、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德斯(Ben Rhodes)也把此次习近平访美之旅描述为两国“关系建设的投资”。为了和习近平进一步建立关系,美国副总统拜登将打破此前从未跨州待客的惯例,专门从华盛顿飞往洛杉矶,陪同习近平参加当地的活动。

  虽然美国以高规格接待习近平访美,但中美之间存在信任“赤字”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日前表示,中美之间存在互信“赤字”,培育和深化互信,仍然是双方必须充分重视、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习近平此次访美将有助于改善两国战略层次的互信。

  提升战略层次互信

  《21世纪》:在习近平访美之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纪念《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的活动上发表演讲时谈到,美中关系虽“大而不能倒”,但确实存在互信“赤字”。习的这次访问对缓解两国信任“赤字”有何帮助?

  吴心伯:这种信任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层次,也就是双方对对方国家的基本战略、外交和安全政策出发点的判断;另一个则是政策层次,具体来说比如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政策、经济政策,这些政策是否有损另一方的利益,或者口头上说要奉行某些政策,但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习近平此次对美国的访问不是一次工作访问,不是为了谈具体的问题。他是作为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去了解美国,了解中美关系。同时美国也要了解他,与他建立面向未来的工作关系。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互动。这对于改善两国战略层次的互信将有所帮助。习近平在美国应该会阐述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阐明中国的战略、动机、意图,增加美方对中方的了解。他也会通过与美方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会晤,了解美国的战略,其中包括对华战略。

  但想要通过这次访问在政策层面上提升两国的互信,可能还比较困难。有些政策问题本身就很复杂,比如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些问题都基于两国各自国内的考虑,很难缓解。

  “这是一次投资未来的访问”

  而我们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关政策,南海问题的疑虑,也难以通过这次访问有明显的改善。中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奥巴马政府内部,主要是国务院,在对华政策上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问题。这影响了中国对美国的信任,尤其是政策层面上的信任。

  《21世纪》:如果这次访问不会在具体议题上产生太多成果,那么这次访问对于中美关系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吴心伯:这是一次投资未来的互动。习近平在20多年前到访过美国。对他来说,通过这次访问,他可以对美国形成第一手的印象,增加对美国的了解,也可以感受到美国现在发生的变化,全面地了解美国朝野对中国的看法。这些对他今后处理中美关系都是有帮助的。

  对美国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更好地了解习近平,了解他的思想倾向,他对美国和中美关系的看法,同时也希望和他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美国副总统拜登去年访华其实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而来。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拜登和习近平相处的时间较多,除了在首都华盛顿的活动,拜登还会陪同习近平一起访问洛杉矶。他希望尽可能多地近距离观察、了解习近平,建立面向未来的互动关系。这是这次访问在中美关系中所起到的一个真正的作用。两国应该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这次访问,而不应纠结于当前的一些具体问题。此次访问之所以重要,因为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投资。

  《21世纪》:在这次访问中,习近平将重返故地,在艾奥瓦州和27年前曾经接待过他的老朋友重聚,这样的安排被认为是富有人情味的外交。和政治家之间的交流不同,你认为这样的安排会带来什么效果?

  吴心伯:对艾奥瓦州的访问侧重于面向基层,面向美国民众。在华盛顿,他们主要是谈外交和政治,一般的民众也不太关心。但是到艾奥瓦州,人们就会感受到中国领导人亲民、人性化的一面。这和我们外交越来越注重公共外交和软实力的发挥是相吻合的。对美外交今后要更多地打民众牌,打基层牌。

  中美贸易战打不起来

  《21世纪》:在具体议题上,你认为习近平此次访问的看点在哪里?

  吴心伯:具体问题上的看点还是在经贸关系,尤其是农业合作方面。习近平的这次访问将给两国在这一领域扩大合作带来机会,双方可能签署一些合作协议。他要去的艾奥瓦州盛产大豆、玉米,可以对中国出口。农业合作本身已经是中美经贸合作的一部分,这次安排艾奥瓦这一站,对两国农产品贸易是一种推进。

  《21世纪》:去年年底,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但这在美国国内也有反对意见。在习近平访美之际,持反对意见的45家美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公司的CEO联名致信奥巴马,希望他抓住和习近平会面的机会,讨论可再生能源对中美两国的互惠互利关系,避免贸易战的发生。你认为现在中美之间存在发生贸易战的可能吗?

  吴心伯:我觉得贸易战打不起来。我们讲贸易战“狼来了”已经好几年了。

  的确,奥巴马上台以后,中美贸易摩擦在上升,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倾向在加强。这和民主党执政有关,也和美国国内政治需要,以及当前美国经济困难有关。但真要打起贸易战的话,对两国的损害都很大。如今,中美两国之间,一方对另外一方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所以“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做法不行。

  我认为不用担心贸易战的问题,虽然奥巴马宣布要成立一个小组来调查中国的贸易行为,但我想他更多的是因为面对国内的政治压力,特别是在选举年。面对共和党的竞争,他也得做出姿态,表明他也在想办法给中国施加压力。但我认为,一个稍微明智的领导人都不会在中美相互依存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头脑发热地搞贸易战。

  《21世纪》:你也提到了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会出现更多的政治压力,那么中美关系是否会因为这些政治压力出现更多波动?

  吴心伯:目前,美国关于中国的政治压力主要集中在经贸方面,不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经贸方面,一个涉及到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中方政策大的调整余地已经没有了,这一点美方也很清楚。在去年11月的夏威夷APEC会议上,当时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锋。所以美方知道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已经非常明确。

  另一个是贸易摩擦问题。出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和选举的需要,包括“双反”调查在内的贸易救济措施会出现异常的增多。这会影响双边的经贸关系,但不至于到贸易战的程度。当然美国做得过分,中国会还击,不过双方都会克制,留有余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