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量化投资40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张愎
量化投资被西方投资界称为颠覆传统投资哲学的“投资革命”,如今已经走过长达40年的历程。
1971年,一个叫做约翰·麦奎恩(John McQueen)的电子工程师利用美国富国银行的信托投资平台建立了第一个定量投资系统。同年,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
几年后,曾任美国伯克利大学数量经济学教授巴尔·罗森伯格(Barr Rosenberg)则将这场革命引向成功。1974年,罗森伯格独自一人在地下室成立了巴尔·罗森伯格联合公司(Barr Rosenberg Associates),他利用电脑分析大量的数据与资料,创建了投资组合业绩和风险管理模型,1978年,《机构投资者》杂志将他称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一代宗师。
作为量化投资的先行者,罗森伯格又于1985年和另外三位合作伙伴创立了管理各种多样化的股票投资组合的罗森伯格机构股权管理公司(Rosenberg Institutional Equity Management,简称RIEM)。此后,他继续开发了多种量化模型,并创造出了著名的“综合阿尔法”模型。这一模型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公司1990年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00亿美元。
在量化投资出现的最初三十年中,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投资者所开创了“价值投资”仍然主导着西方投资界,而上世纪90年代,索罗斯的宏观对冲基金的大放异彩也遮掩了其他投资者的光芒。
之后,得益于技术的进步降低了量化策略密集型交易的成本,定量投资者终于在世纪之交攀上了投资世界的顶峰。
投资咨询公司 Towers Watson股票基金研究主管马丁·努尔斯(Martin Knowles)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实行量化管理的资产激增。”
据统计,1970年时,定量投资在西方市场的全部占比为零,到2001年时,定量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880亿美元。而之后这一数量更是直线式上升。根据路透社数据, 截至2010年11月,1600只量化基金管理的总资产高达260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 而同期非量化基金的年增长速度仅为8%。
而量化的投资标的,也从最初的利率市场,延伸到国债、外汇、股票期权到气候等几乎所有投资领域。
在量化投资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些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并投身实务金融量化的科学家在这个领域里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然而,这群操纵着“黑匣子”的人总是刻意保持低调,也正因如此,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和大卫·肖(David Shaw)的光环反倒被更加放大了。
詹姆斯·西蒙斯向来被看成是量化投资中的传奇人物。他依靠数学模型和计算捕捉市场机会并做出交易决策。自基金成立后的1989到2007年,该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35%,而股神巴菲特在同期的平均年回报大约为20%。即使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当年,投资回报高达85%,而2008年时,基金更是强劲上涨了160%,西蒙斯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最赚钱基金经理”。
大卫·肖同样以神秘的公式和科技手段观察整个金融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该基金自1988年成立后,年均回报率达20%左右,而其发展巅峰时的交易量可以占到整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5%。大卫·肖也因此有了“定量之王”的美誉。
金融危机之后,随着詹姆斯·西蒙斯宣布退休,大卫·肖回归学术界,就连罗森伯格也将清算其公司旗下的四只基金并离任,量化策略的投资基金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
虽然量化对冲基金也饱受着资金流出的折磨,但无论如何,在经历40年发展后,它已经从一种投资的创新手段发展成为市场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