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目标“巨型城市” 成都争夺西部第一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3:3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党鹏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怎样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在刚刚结束的成都“两会”上,这两个问题成为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应当用好人口和生产力向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中的大势,升级成为具有更高集中度、更强带动力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春节之前刚刚担任成都市委书记的黄新初表示,成都需要抓住天府新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机会,成为人口超过千万的巨型城市。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西部双雄”重庆和成都的竞争。2011年成都GDP为6854.58亿元,同比增长15.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十;重庆也进入全国城市GDP排名前十,而且增速上以16.5%的幅度雄踞全国第一。

  成渝决战升级

  “一个城市确立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最终影响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黄新初说。成都的最新定位,就是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成都作为西部增长极的基础在于,当前成都已集中了全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GDP占到西部地区的8%。

  但早在2007年,重庆也提出打造“西部重要增长极”。为此,重庆2010年提出将推进323个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总额高达1万亿元。这些项目涉及交通、能源、工业、社会民生和城市基础设施等13大类,重庆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加速冲击西部增长极。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重庆GDP接近万亿元,增速全国第一。

  “成渝经济区的批复和落实,使得成渝两地能够联手冲击中国经济第四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表示,成渝两地作为西部“天眼”,应该变“口水战”为“汗水战”,变“拔河效应”为“相扑效应(抱团)”,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成都与重庆这两个城市之间,关于西部增长极的竞争一直演绎得如火如荼。

  例如在IT领域,两地在引入富士康、英特尔、惠普等企业的过程中,一直明争暗斗,现在都朝着亚洲最大笔记本生产基地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航空物流方面,2011年4月份国家民航局出台《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个地位与北、上、广机场相同的国家级航空枢纽。重庆方面随后高调表示,将开建50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达6000万人次,跻身全球机场15强;到2020年重庆机场将拥有4条跑道和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与北、上、广站在同一水平线。成都也在积极争取国家级航空枢纽,目前第二航站楼即将启用,第二机场正在天府新区选址。

  在黄新初看来,西部核心增长极正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一课题,实质就是要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

  成都产业雄心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07家,其中境外企业160家,境内企业47家。2月14日,博世集团与成都签约,准备落户盘控制系统、包装技术等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德国目前已经超过100家企业在我国成都设有分支机构。

  自重庆从四川分离出去之后,汽车产业在四川一度处于空白状态。但近几年,成都迅速发展起汽车工业,成都经开区已经吸引了吉利沃尔沃、一汽大众、丰田和日本神钢等10多个项目落户,完善了成都汽车产业链。目前,成都已初步形成年产100万辆整车的生产平台,预计今年整车产量将达到50万辆,到2017年有望达到120万辆。

  根据成都的相关规划,成都国际汽车城不限于汽车的生产制造,而是一个集制造、贸易、研发、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的概念从生产制造到汽车运动娱乐,从“私家车第三城”、“车展第四城”到“赛车第二城”,几乎无所不包。

  “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黄新初认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产业;当前成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过渡期,在经济形态上还具有“商贸流通型城市”的特征,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决策委员会委员盛毅看来,成都产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一定程度上还是量的积累,比如汽车业;部分产业如服务业等,有一些质的提升。成都的高速增长同时得益于城市转型,城市转型让成都抓住了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这些项目已经形成很大的生产能力。比如富士康成都工厂于2010年10月投产,2011年1~11月四川出口的以iPad为主的便携式电脑已经达到1608万台。

  巨型之城

  不过,成都争夺西部增长极可能会遭遇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制约。

  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在成都市辖区内参加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竞买的申请人,必须持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证书》方可报名,亦即竞拍方必须持有“地票”才能获得国有土地的竞拍资格。

  原因其实很简单,2010年国家给予成都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计划是1.3万亩,而成都的刚性需求是6.8万亩,尤其对于部分区县来说,好不容易引入的项目却没有土地指标,只能采取“飞地”模式或者忍痛割爱。

  发展计划外建设用地指标,是对成都土地运营的一场大考。天府新区的启动,让一直受制于土地指标的成都终于有了突破瓶颈的可能。“天府新区的土地政策利好让成都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成都市经济委员会融资担保处处长丁天军表示。

  李后强透露,新区内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6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总面积为185平方公里。近期(2011~2015年)新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其中成都新增145平方公里。

  按黄新初的说法,天府新区将使成都的城市格局由延续千年的“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打开了成都通向城市面积超千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超千万的“巨型城市”的大门。目前成都中心城区面积不到300平方公里。

  “但巨型城市要避免一系列的大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水资源配置不足、空气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盛毅表示,现在的新区规划在10年、20年以后不一定就是科学的。为此,黄新初一上任就首先解决成都的交通拥堵问题。目前,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80万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