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署署长柳斌杰:实现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新跨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7: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开栏的话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展望2012·权威访谈”专栏,将就当前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形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产品质量安全等经济社会热点问题,采访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介绍政府部门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相关改革的进展情况,展望今年工作目标及部署,敬请关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努力实现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在2011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新闻出版单位如何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产业将在哪些方面显著提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问:为更好地迎接党的十八大,新闻出版行业将有哪些新行动、新举措?
答: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新闻出版总署将组织出版一大批相关出版物,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良好学习条件,并通过重点出版计划、“十二五”出版物选题的落实,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精品力作。今年,我们规划推出2000多种精品图书、2000多家重点报刊,集中传播主流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文明进程贡献力量。
问:正在进行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今年将有怎样的进展?
答:截至2011年,已有2000多家中央和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为企业或完成转企改制。在改革中还需要解决两个遗留问题:一是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的改革,二是学术刊物的改革。尤其是学术刊物的改革,不仅是简单的转企改制,而是要找到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路子。
除非时政类报刊外,包括党报党刊在内的时政类报刊也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实行编辑业务和发行经营业务“两分开”,经营部分组建报业集团。在一些试点省份的实践证明,改革后报刊发行量翻番。安徽省、天津市等改革试点省市建立了“半小时发行圈”,提高了时效性、扩大了覆盖面。
问: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新闻出版企业今年有哪些工作重点?
答:已经完成转制的新闻出版企业,今年要进入第二步改革,就是要落实中央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三改一加强”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新闻出版领域要建成国家层面的三大出版传媒集团和南北两大发行物流中心。目前,三大集团已初步组建,其股份制改造方案正在实施。两大物流集团经过两年调研,今年将进入实施阶段。此外,我们还要选择一批地方企业进入大型文化企业的范围。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总资产在300亿元以上的地方出版发行集团也有希望成为国家“主力舰队”。
目前,新闻出版业共有49家上市公司,吸纳了大量社会资本。
除上市融资外,我们还将继续扩展面向社会的融资,如贴息贷款、基金等,为大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同时,要向民营资本要效益,为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出版传媒企业牵线搭桥,开辟合作渠道。今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制定民营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业的办法,解决政策通道问题。
问:新闻出版业今年在产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方面将会有哪些突破?
答: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产业要突出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带的作用。今年新闻出版领域将加大力度建设数字出版基地、版权创意产业基地、音乐制作基地及新兴领域基地。在1至2年内,建成若干个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地。这将是新闻出版业集中技术、人才、资金、政策优势,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
在科技创新上,我们将加快推进数字出版产业规划的实施,重点支持新闻出版单位在建立数字内容传播体系、内容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发、重要技术标准、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新媒体、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发展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闻出版业。
问:年初总署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意见》,今年新闻出版“走出去”将有哪些重点工作?
答:“走出去”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是拓展发展空间。“走出去”不仅关系到国家形象,更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今年“走出去”有四个工作重点:一是要培育中国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和文化大师;二是要将全球的华文书店联系起来,形成百家华文书店联盟,经营大陆新闻出版产品,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扩大我们的阵地;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像“亚马逊中国书店”这样的国际销售渠道;四是出台政策支持境内媒体到国外出版、发行国内图书,支持境内企业到国外投资、收购、兼并、办厂、办台、办社、办刊,以本土化方式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