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别了,青春期偶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9 04:01 来源: 信息时报

  马向新

  上周日,听到惠特尼·休斯顿去世的消息,惊讶了一阵子,48岁,她离开得太早了。

  大多数“70后”和“80前”一代人,他们的青春期都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接触欧美流行音乐渠道远没有今天的多,还没有发达的网络,电脑也不普及,而本地创办的一本《音乐天堂》杂志,就成了听英文歌的最初渠道。那时,广州的电台里还有“至尚音乐城”这样的节目,几位热爱欧美音乐的DJ,纷纷办杂志、搞会员俱乐部,吸引了一批喜欢音乐的年轻听众。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惠特尼·休斯顿。在《音乐天堂》的第一或者第二期里,收录了休斯顿的当红曲目,1992、93年的时候,她主演的电影《保镖》主题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红得很,电台里、音乐杂志上、电视上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上世纪90年代,说到主流乐坛,除了休斯顿之外,另一位天后当数玛利亚·凯莉,她们之间的关系,在华语乐坛,至今我只想到能用张国荣和谭咏麟来比喻。玛利亚·凯莉身材火爆,餐馆服务员出身,却嫁入豪门成为唱片公司老板娘,今天依然活得很风骚。有点像大大咧咧、年年25岁的谭校长,给人傻大姐的感觉,高音也非常厉害,在一样的超高音之下,众人便会将焦点转移到身材之上。休斯顿一直是走才华路线的实力派女歌手,深情而专注,她的歌声饱含了忧伤和快乐,情感真实动人。《Run to you》都是这样的作品,她的歌声让人有想象的空间,爱不仅有甜蜜,同样有苦涩,那种不顾一切纵身跃入的冲动,其实也是她婚姻的写照。从两位天后最红的歌曲来看,玛利亚·凯莉的《Hero》听似甜蜜情歌,其实励志且充满洋基精神,甜蜜的《Dream lover》让她找准了“花蝴蝶”的定位——色彩斑斓,娱乐偶像。玛利亚·凯莉后来所出的唱片,也多数突出火爆身材和华丽包装。休斯顿则一直专注在音乐领域中挖掘流行偶像的最大潜力。后来“一黑一白”两位天后也有合作,《when you believe》一直是至今两人让人难忘的合唱。休斯顿也影响了很多黑人R&B女歌手,Toni Braxton、Brandy等等不计其数。作为黑人天后,其影响力不逊色于当年的比莉·荷里黛,但她们都相似地经历了不幸的婚姻,毁于酒精和毒品。

  当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英年早逝,我越来越不相信那个关于“音乐天堂”的传说,上帝并非觉得天堂寂寞,才早早收去他们的灵魂,我更相信,是音乐圈大环境的不景气,才让他们逐渐沉沦。毁于毒品和酒精的音乐人不计其数,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如果这个行业的代表者纷纷结局如此,又怎能让人看到希望?在一次次听到这些青春期偶像消逝的消息时,除了叹息,我还会想,什么时候,他们能以更健康的方式,混口饭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