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庆华:痛失萨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17:03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与吉利收购沃尔沃相似,却没有李书福的好运气;想借成功洗刷“狂人”之名,又意外走了麦城。久经沙场的他,为什么非要做“一根筋”的买卖?
文 | 本刊记者 马吉英
2011年的最后几天,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集团,601258.SH)董事长庞庆华的心情黯淡。
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鉴于萨博(Saab)汽车被宣布破产,公司决定停止收购萨博汽车股份的交易。这意味着,庞大集团最终也没能像其掌门人庞庆华所希望的那样,成为这家有着68年历史的瑞典汽车品牌的新主人。
对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的机会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先例。与2010年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一样,在庞大并购萨博案中,买卖双方也同样是中国民营企业与瑞典汽车品牌,但故事却并未按照前者的逻辑发展,反而走向了海外并购的另一面—沟通谈判反复无常、信息不透明、舆论的质疑以及无法挽回的巨额亏损。
作为这一事件的中方主人公,庞庆华中等身材,浓眉大眼,说话慢条斯理但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被视为中国汽车经销界的领军人物。上个世纪80年代,他还是河北滦县物资局一名普通的业务员,随后开始进军汽车销售领域。经过20余年的打拼,他缔造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2010年,庞大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37亿元。
如果没有收购萨博的失利,2011年对庞庆华和他的庞大帝国来说算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年份。2011年4月底,庞大集团以45元/股的发行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2011年第一个在A股实现IPO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募集资金63亿元。
借助上市带来的资本效应,庞庆华本想为下一步的发展博取更多的筹码,但现实却并非一片光明。
2012年2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北四环附近的一家会所,正在参加一个行业会议的庞庆华中途“逃会”,接受本刊独家专访。他看起来已经摆脱了收购失败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仍是那个庞大员工所熟悉的掌门人—专注,思路清晰,对未来笃信不疑。
“我相信自己就好比岩石上长出的松树一样,能够抗风雨,非常坚实。”他说。
失手
在2011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庞庆华是“‘走出去’的控制力”分论坛的嘉宾之一。跟他同台的还有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怒波。当时,黄怒波正因冰岛买地的事跟冰岛内阁部长隔空“打架”。该部长在得知黄怒波的投资计划后称,“中国人什么都买”,而且,“这个买卖太大了!”
“我说他有垄断思维,而且有种族歧视。”黄怒波说。
坐在旁边的庞庆华若有所思。近几年,海外并购军团也频现中国汽车企业的身影。庞大集团是其中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庞庆华以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犹他州一处铁矿。但与其它知名度更高的并购案相比,庞大的海外并购故事就像大海中的小浪花,并未引起外界更大的兴趣。
真正掀起舆论狂潮的是萨博并购机会的出现。
按照常规思路,经销商集团涉足整车制造,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决定,听上去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在被通用剥离之后,由SPYKER接手的萨博品牌的生存已经举步维艰。在收购进行了几个月之后,萨博甚至陷入停产。
不过,这并没有浇灭庞庆华收购的热情。他真正的用意并不在涉足整车制造(这也是他为何要与青年汽车联手的原因之一),而是希望能拿到萨博在中国的进口车代理权,进而复制之前斯巴鲁模式的成功。目前,庞大是日本汽车品牌斯巴鲁在中国最大的进口车代理商。斯巴鲁每年为庞大贡献的毛利超过20%。
但萨博母公司SPYKER的诉求则是在中国寻找投资者。这与之前庞庆华的设想虽然不符,但他觉得可以一试。在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关系中,后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如果能拥有一家汽车品牌的股权,经销商的话语权无疑将大大提升。这在汽车经销商的历史上,尚无先例。
“现在都说创新,那我也创新一把。”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2011年5月17日,庞大集团正式发布公告,披露了庞大集团以6500万欧元收购萨博24%股权的消息,与此同时,在庞大集团与萨博及其母公司SPYKER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还包括在中国境内成立合资制造和销售公司的条款。
这个公告的出现,让一宗颇具戏剧性的并购案正式拉开大幕。
之后的故事情节已经被公开报道过多次。简言之,因卖方的状况不断,并购进展一波三折,方案也多次更改。为了增加收购成功的筹码,庞大集团陆续以购车款的形式,向卖方支付了4500万欧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在瑞典的影响,增加了庞庆华收购成功的信心。“不管这个事成与不成,这个事本身就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骨气。我到瑞典去,很多人都欢迎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做事锲而不舍,对中国人评价非常高。”
但在拿出足够的诚意后,并没有换来预期的结果。SPYKER首席执行官穆勒开始以狡猾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微博(http://weibo.com)中把穆勒称为“我所知道的比孙悟空的脸变化还快的人”。
庞庆华曾在公开场合坦言,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黄怒波不同的是,庞庆华最初受到的质疑不是来自国外政府,而是国内舆论。
上市之后,庞大的扩张速度直线上升,其在收购方面的大手笔也被解读为上市后的“烧钱”之举。而庞庆华本人,则被看作一个缺乏海外并购经验但又手握重金的“狂人”。
除了把并购做成功,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证明自己的正确。虽然他出席去年12月11日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时,收购的大门还没有彻底关闭,但形势已越来越严峻。除了一个反复无常的卖家,新的变数也出现了。作为萨博汽车的前东家,通用汽车虽然已经将萨博出售给SPYKER,但仍拥有优先回购权,而且给萨博提供配套。但在之前的接触中,庞庆华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通用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罗磊评价说:“在中国,一般觉得穆勒是CEO,(并购的事)找他应该没有问题,就像在庞大办事,需要找老庞,找其他股东意义不大。但是国外的游戏规则不一样。”
最终,通用的否决成为压倒收购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周后的12月19日,萨博汽车向瑞典当地法院申请破产。
之后,有位记者跟庞庆华说,今后再收购一定要注意被收购方的实际控制人到底是谁。“我当时就乐了。”庞庆华说,“谁是实际控制人?买卖双方是吧,他不卖我也没招。双方政府是吧,他不批也不行。欧洲银行是不是?他不给你贷款也能掐死你。工会算不算?通用最后蹦出来了也算。所以实际控制人很多很多。我不认为萨博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没有考虑到什么。”
说这话的时候,萨博收购失败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看起来,经过春节期间的调整,庞庆华的心情已经恢复平静。
回想起2011年围绕并购带来的风风雨雨,外界的评价是否让他心生委屈?
“我不那么认为。”他干脆地说,“我觉得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别着急!我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什么我都见过,那算什么!”
这一年
在庞庆华看来,2011年是非常累的一年。这一年,他总共做了五件事,其中包括收购萨博。“成功了四个。”他说。
其中,最有标志性意义的是上市。在庞庆华看来,“上市之前,企业是做加法和减法。上市后,企业做的是乘法和除法。”
跟其它经销商集团一样,庞大的上市之旅并不轻松。在资本市场看来,汽车销售是一个特殊的行当,不但没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在不少政策上受制于厂家。庞大也受到过同样的质疑。公开数据显示,在上市之前,庞大的负债率已经高达90%。
在路演时,有投资者问庞庆华,庞大做到这么大规模,秘诀是什么?庞庆华回答就像他的外表,中规中矩,只有四个字:坚持、创新。
对庞庆华来说,虽然目前汽车销售领域仍是庞大和广汇双寡头并立的格局,但行业格局变动的暗流却一直在涌动。目前,经销商集团中实现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数,如中升控股和正通汽车。借助资本的力量,行业内的并购事件频频发生,如2011年,正通汽车以55亿元收购中汽南方,导演了一场“汽车流通行业最大的收购案”。
“经销商无论做大做小,弦都绷得很紧。再大也可能会倒,在危险面前,机会都是均等的。”罗磊说。
“现在由于一些监管部门的缺失,各个厂家攀比扩大,有的店占地都是25亩甚至30亩。原来建一个比较高档的店大概三四千万就可以,现在没有上亿都不可能,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庞庆华说。换言之,汽车流通行业是个“钱老虎”,雄厚的资金实力与代理品牌的数量以及4S店的数量直接挂钩,进而带来利润的最大化。
对庞庆华来说,他心里的弦也从未松过。“我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而且很有韧劲。”他毫不掩饰地说,“为了我的事业,我可以牺牲任何东西!”
“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工作狂,工作让他如痴如醉。”儿子庞伟评价说。2004年夏天,庞庆华出了车祸,胸骨骨裂。庞伟去看他,发现他没有在医院养伤,还在公司上班。这一幕让庞伟觉得“心里酸得慌”,他这才决定要到公司上班。“我和我爸,上下级之间的敬仰,多过于父子之间的亲情。”庞伟说。
虽然已经57岁,但庞庆华的工作状态和激情让30岁的庞伟自叹不如。在上市后的第一年,他不但一口气签下了6家阿斯顿马丁的4S店,还全资收购巴博斯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从而拥有了全球最大的豪华车改装品牌巴博斯在中国市场20年的代理权。更让他有成就感的是,拿到韩国双龙汽车在21个省的代理权。据庞大集团董秘王寅介绍,在2011年,庞大已将双龙在华渠道的整合和梳理做得差不多,2012年将开始正式制定和推行销售计划。
“我去年一年好比农民在栽果树,又浇水又施肥,辛辛苦苦累得腿儿都直了,最后没结果。为啥没结果?没到年限。我相信,去年栽的东西今年明年都会陆续结果,到时我们的收益会是非常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