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面沉降“刹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2: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李慧

  地面沉降“刹闸”

  上海陆家嘴路面上的一条巨大裂痕让公众再次意识到地面沉降的危机感。该裂痕路面位于环球金融中心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在建)之间,不过,昨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该裂缝已经用沥青做了明显修补。

  “近几天这里来了许多‘做技术’的人。”附近的保洁人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条裂缝只是全国地面沉降灾害的一个表现。2月20日获得国务院批准、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简称《规划》)指出,全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规划》同样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这是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上海“地裂”敲警钟

  2月16日,一条关于环球金融中心与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之间路面上出现裂痕的微博(http://weibo.com)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该路面已经开始上下错开,绵延约七八米至北侧的人行道和花坛周围。当晚20点07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对此进行了回应,地面裂缝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沉降现象。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方也表示,大厦自开工之日起就进行严密跟踪监测,均处于受控状态。地面裂缝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沉降现象。目前地下结构工程已完成,引起沉降的因素基本消除,正待阴雨天结束后对裂缝进行修复。

  虽然目前该裂缝已经被修补,但记者发现,除了这条大裂缝以外,陆家嘴还有很多类似的裂缝和凹陷地面。

  “你看,这块的地面砖明显下沉了许多。还有这里,都出现裂缝了。”经常在环球金融中心一带载客的出租车司机老张走到高楼前的花坛小广场上,一边比划一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那么这种地面沉降是如何形成的呢?“地面承压过重(主要是高楼密集)和大量抽取地下水是地面发生沉降的两大主要原因。”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授沈玉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这条裂缝确实是一种施工期引起的沉降,地下基坑开挖施工期间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再加上上海软土层深厚,高层建筑又过于密集,在承压不均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裂缝等现象。”

  对于上海中心建设是否会对周围建筑产生影响这一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下工程所所长谢小林认为,随着该工程去年年底完成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后,最容易产生沉降隐患的情况已经过去,地面沉降将趋于稳定。

  但沈玉芳认为,虽然地上楼宇建设对沉降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小,对周边影响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但从长期来看影响还是未知的,需要各部门密切观察。

  地面沉降损失重大

  上海市只是中国地面下沉地区的一个缩影。《规划》显示,全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主要有三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和上海,一个是华北地区,另外就是陕西和西安的汾渭地区。其中,华北平原区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范围,达到6.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华北地区的46%左右。

  业内专家观测到,地面沉降的范围目前还在继续扩大,部分城市甚至被预言将在未来消失。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郭坤一的调查显示,按照现在地面沉降的速度,到2050年长三角可能桑田变沧海。

  与各种突发性灾害相比较,这种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缓变性地质灾害”在过去往往轻易地为人们所忽视,然而,当这种经济损失累积到一定时间之后,其统计数字是惊人的。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评估,光华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已达404.4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2923.86亿元,累计损失高达3328.28亿元——这相当于上海市2011年全年GDP的1/6!

  这种损失程度还直接体现在其整治上。作为地面下沉最迅速的几个城市之一,上海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整治地面沉降情况。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华文算了笔账,在“十一五”期间,管网改造就投入200亿元,监测方面一年花费将近2000万元,而在回灌地下水这个耳熟能详的整治措施上,一年就要花一个亿左右。

  投入如此巨大,收效却以毫米微记。公开资料显示,治理以来,上海全市地面沉降量才从2005年的8.4毫米减少至2007年的7毫米以下。

  联手抗沉蓝图初现

  “地面下沉给交通线路、煤气管网、排污渠道、防洪设施、地面建筑等带来不少麻烦,整治起来耗费巨大,且非常吃力。”沈玉芳表示:“地面下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时就引起社会及国家的关注,当时也进行过大规模治理。然而自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步迈进,社会对其关注度就弱下来了,导致近年来下沉之势有失控迹象。”

  沈玉芳认为,如果不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中国未来将会爆发更加严重的生态与环境危机。

  在沈玉芳看来,联手控制地下水开采与回补地下水是当务之急。“回补地下水涉及区域间协调问题,区域政府也应从大局出发,规划好用水并加强合作。”

  可喜的是,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让联合“控沉”初现蓝图。《规划》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来应对地面沉降灾害。

  根据《规划》,到2015年要初步建立主要地面沉降区监测网络,2020年完成全国地面沉降调查并建立全国监测网络,使地面沉降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