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十年后谁来种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1:4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蓝之馨 林小昭

  “现在留在家种田都没几个了。”来自山西农村的小傅感叹道。

  年近30的小傅和妻子、父亲以及哥哥都先后外出打工,现在家里的十几亩地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种,他们只有过年回家的时候帮母亲一把。

  他所在的村子有3000多人,大部分的青壮年离开了家乡外出打工挣钱。剩下来种田的基本是45岁~60岁的人,不到村里人口的三分之一。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夫妻结伴出去打工。

  “现在你往农田里一看,几乎就没有45岁以下的人,十年之后,当这些人老了之后,谁来种田呢?”福建南部山区的农民老陈感叹道,十几年前,农田周围的田埂和小路两边都整理得好好的,但现在丛生的杂草几乎淹没了农田里的小路。

  据一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日前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表示,城镇化加快带来的农村人力流失是一个普遍现象。

  无人种田

  小傅两口子来广州也有好几年了,他在理发店工作,旺季每月能挣个五六千元,淡季每月就只能拿到一千多。小傅母亲在老家种玉米,一亩地每年能挣个七八百元。小傅说:“比起在老家种田还是强多了。”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2011年广东农村民意白皮书》显示,现阶段,打工、做生意已经成为农村最主要的谋生方式,其次才是务农。单纯从事种植业的受访村民收入明显最低,43%的家庭年现金纯收入还不到5000元。这部分村民对个人生活感受的评价十分负面。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执行总监王文俊表示,土地在农村基本属于“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并未成为农村财富的重要源泉,倒是为土地束缚越深的村民,越是在贫困中难以自拔。

  “出现‘无人种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业的比较效益过低。”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我国,农业是弱势产业,计划经济时代,人为地把人固定在土地上,农民无法选择,只好种田。“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农业资本、劳动者都可以自由流动,农民当然愿意选择那些比较效益更高的行业。”

  提高比较收益

  如何破解“无人种田”、“无人养猪”的困局?近日,国务院印发了针对全国农业“十二五”期间整体发展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针对“谁来种田”的问题,《规划》提出,需要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下工夫。

  要破解无人种田的困境,仅仅适度规模化远远不够。邹进泰表示,农业是弱势产业,但农业又关系着国计民生。发达国家针对农业都有高补贴,让农民也可以获得平均利益。“但是我们的国家政策现在还没跟上,对农业的补助还远远不够。”

  除了增加国家投入以外,切实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则是将人们重新拉回到农田的根本。杨绍品介绍说,《规划》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目的是提高农业比较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告诉本报,关键是要让人看到农业有利可图,相关的要素就会往农业流动。他认为,要提高比较效益,就需要多管齐下,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和投入非常重要。

  邹进泰说,要解决“无人种田”的情况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但是《规划》的出台显示出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下决心着手解决。

  徐勇指出,农业老龄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最终还是要有人来种田。怎么样使种田有效率,怎么让会种田、愿意种田的人去种田,就必须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原来的农民知识、技术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民”。

  徐勇认为,解决无人种田的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各方面的配套措施都要跟上去,除了提高比较效益之外,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也十分关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