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江湖乱象诺亚财富汪静波:无序竞争我也害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1:5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郭兴艳
2月22日,中国证监会颁发首批“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诺亚财富榜上有名,彼时,诺亚董事局主席汪静波正在香港。
2010年11月,诺亚财富(NOAH.NYSE)登陆纽交所,创造了10亿美元的财富神话。示范效应下,第三方理财机构汹涌而起鏖战内地,但诺亚财富又一次走在前面,走到了香港,开设其香港分公司,满足中国富人客户的“离岸美元财务需求”。
第三方理财“走出去”
诺亚(香港)总经理章嘉玉称,诺亚财富拥有24000多个客户,其中活跃客户逾1000人,这些人对离岸美元的财富管理需求强劲。诺亚(香港)的客户入场门槛为1000万港元以上,与其他私人银行相若。
有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高资产净值人士离岸资产达人民币20万亿元,离岸市场是私人财富管理的巨大市场,其中便包括投资移民、税务管理和家族遗产传承等。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汪静波也指出,诺亚财富进军香港是应客户要求,“有的客户过去使用海外私人银行,三五年下来发现没有理解他们的需求。”但她强调,在业务推展上,诺亚(香港)将非常保守,先建立研究团队力量,目前产品仍在筛选中,已跟踪二三十个产品。
据本报记者了解,诺亚(香港)潜在的产品供应商包括工银国际、光大国际、欧洲私募股权基金Permira,以及诺亚财富第二大股东沈南鹏执掌的红杉中国、私募教父赵丹阳的赤子之心。
第三方理财乱象
离岸市场的蛋糕相当诱人,然而对于诺亚财富领头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其上游收费模式、监管真空、竞争乱象等质疑声一直在内地不绝于耳。
据了解,诺亚财富向上游的收费分为募集费和持续管理费两种,一般介于1%~1.5%之间。目前,中国第三方理财机构大都采用向金融产品供应商收取佣金、免费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盈利模式。而境外类似机构往往采用上游收费和客户固定收费并行的盈利模式。
建立于1986年、由员工全资拥有的伦敦资本亚洲,便采取双轨模式。伦敦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罗格弘(Philippe Legrand)曾向本报记者表示,这种独立资产管理即第三方理财概念,在欧洲、瑞士和美国已是成功营运的模式,但在亚洲仍相当陌生,其中也包括中国香港。
据介绍,第三方理财已在北美财富管理占领六成份额,目前中国财富管理7%的市场份额属于第三方理财,而诺亚财富已夺取其中一半。
诺亚财富上市后,大量第三方理财机构涌现,销售产品涉及信托、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和房地产信托基金等,产品涉及资金往往上亿元。而目前,内地从事第三方理财的机构只需完成工商注册,以区区几十万元注册资本开展业务。
由于入门门槛低并有监管真空的“便利”,不少基金经理和销售人员,也都纷纷跳入第三方理财的蓝海,颇有人人“第三方”的味道。
在香港,伦敦资本亚洲和诺亚(香港)这类第三方理财机构,均需获得香港证监会签发的第一、四及九类牌照(证券交易、证券咨询和资产管理牌照),受香港证监会监管。前者还受到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英属曼岛政府的保险及退休金管理局(IPA)监管。
感叹香港监管机构半年时间便颁发牌照的高效的同时,汪静波并不认同内地第三方理财处于监管真空的说法。“我们处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环境——保险产品由保监会管、PE由发改委管、共同基金由证监会管。我们提供的是分业经营下的混业服务,涉及到大的监管体制改革,需要时间。”
汪静波强调,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应是简单的产品分销商。在研究和风控的前提下,有观点地选择产品能让客户获利。她说,第三方理财机构并不经手客户资金,只是充当顾问角色。
激烈竞争下,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师流失严重,底薪加佣金提成的激励机制下,理财师为佣金频繁鼓励客户换仓的行为,也与其独立理财顾问身份相佐。
“就好像登山,我们在前面走,看后面不多,”试图轻描淡写竞争白热化,但对于乱象,汪静波认为,“每家公司定位不同,都想获得生存空间,但最重要是合规。”她指出,很多人认为第三方理财门槛不高,“其实信用门槛很高,无序竞争我也会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