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深化医改的关键在于善待民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3: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祝乃娟

   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最重要的是,此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这是对新医改中重视市场机制的再次确认。在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就《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下发通知,提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本质上,它是一种积极的医院法人化尝试。此前颁布的新医改方案中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也在于法人化——“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了市场这个角色,那么此类医疗机构就完全可以是高端的,在医改中,这与公立医院那种社会公益的角色并不冲突,反而可以互为补充,这种高端的医疗机构,是基于有实力的企业、基金会和商业保险机构、境外投资者的,因此不难预测,它们最初可能多会产生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这无疑可以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医疗压力,而政府就可以加大对边远地区的医疗事业财政投入。

   另外,现实中,在一些大城市与民间,有不少资深有经验的名医在为普通老百姓把脉看病,有的并没有挂出诊所的牌子,可能与执业环境有关。现在,政府将进一步落实政策,改善执业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这可以将这些民间的医疗资源不断盘活,为普通民众提供一种看病的多样性选择,也可以将民间的诊所纳入常态的监管范围。

   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自然会有人提到监管难题,人们怕了以往那种“一放就乱”的局面带来的众多悲剧,而现存的民营医疗机构也面临很大的信任危机、人才危机、虚假宣传、过度医治等问题,政府在医改中既然已经确定了市场机制的不可缺少,那么在下一步就应该努力做好监管问题,只有严格的监管才能帮这些民间医疗机构重建公信力。可以预测,有实力的社会力量以及外资进入中国医疗事业,很可能会遵循一种渐进式思维,比如和老牌三甲医院合作,在二三线城市参与收购企业医院等。这一方向完全是可行的,在2009年就曾有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通过转让50%的股权,吸引国内国外资本投入,而转型为营利性高端医院。所以,对于监管不必过分担心,毕竟,在这种间接投资的过程中,民资和外资进入不会像一批脱缰的野马令我们猝不及防。未来的监管应该厘清的核心是,完善相关监管法规、“管”与“办”分离,明确各类医院的法人角色。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