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曲子:“金融温州”是金融中国的前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6: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人民日报》2月23日发表评论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文章的主题是: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并借用邓小平在20多年前的两段话:“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

  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小平20多年前的两段话几乎指的就是,目前温州提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方案”。至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据媒体透露,之前温州市政府上报到浙江省的内容就是“‘1+8’金融改革创新方案”,到了省里被修改过,到中央再次修改。这似乎可用一句古诗说明这个修改和审批过程:“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2月24日,媒体再披露温州的“立人案”债务规模逾45亿、涉及人数逾7000人。而让人惊讶的是,据有关审计方面匡算,10多年来公司支付的利息累计高达30亿至35亿元。同样据央行温州支行2011年7月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而媒体和读者更多把这些信息看做负面的。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是金融温州的基础。我们只需追问一下为什么温州有近九成的家庭参与高利贷?答案显然是有钱无处可投。

  温州和温州人不差钱。差的是鼓励和支持长期投资而不是投机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从根本上说,就是差“金融温州”。我们应该看到,没有金融温州是导致温州巨大民间资金错配的根本原因。

  再看近期媒体披露的温州商人林春平6000万美元买下美国大西洋银行(后更名为新汇丰银行)。先前这家银行价值4亿美元。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林春平的做法对温州商人来说是一个破冰之旅,率先进入了这个领域。”可惜,这是在美国而不是中国。

  事实上,在此前的10年,温州民间资本在内向国务院申办成立华侨银行,在外选择意大利尝试成立欧联华人银行,均告失利。为了当上银行家,不少人非法揽储甚至办起了“地下钱庄”。近年来浙江和温州地区频频出现“非法集资案”,被媒体、学者强烈关注吴英案就是典型代表。这都是源于没有金融温州和金融浙江。

  曾经出现媒体舆论风口浪尖温州炒房团、还有温州人炒煤、炒棉花、炒有色金属等等——一度温州人被妖魔化,那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他们真实的面貌。

  温州和温州人才是真正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人。比如,一个打火机行业就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用打遍全球无敌手形容并不夸张。现在温州人的基本情况是:“温州780万人口中,现在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有60万人在全世界各地奋斗”。同时,温州本土有40万个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就是250万人,差不多3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在自己创业。所以,温州可能在全国各地中并不是外出人口比例最高的,大家很少有听到温州人在外面打工,因为有340万人在温州打工,所以温州人不会到全国各地打工,只会去做老板。

  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温州人可以办好民间金融?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强国是美国,而美国的金融难道不都是民间金融吗?不能因为美国的“民间”金融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就被否定。应该看到的是,美国强大的民间金融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国的基础和支持。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更不是金融强国,中国金融业的滞后、僵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制造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愿望需要让目前的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但以目前的金融业实力看,实在是“质量”堪忧、前景难测——去年中国银行总体利润超过1万亿、人均利润超过50万元,而实体经济的经营却日益困难。

  未来的金融温州可以有也应该有,民间贷款公司(不仅是小额贷款)、民营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同样,温州也应该成立金融保险公司,这是必要的,需要打造温州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而建立民间独立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货币资金市场更是金融温州的金融基础。

  中国30年前的改革就有深圳等特区成功的经验。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处于“危机”中温州先行先试,创建金融温州呢?这就应该回到小平20年前说的话:“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而20年后,至少温州已经形成了这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

  温家宝总理今年已两次强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领域。“非公经济新36条”的实施细则也可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这都将助推《放贷人条例》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设计方案”年内出台。

  金融温州的成功出现是完全可以期待的。而这将为未来的中国探索出一条建立金融强国的成功之路,至少其中出现的风险和教训值得借鉴。(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延伸阅读: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一:"救温州"将成伪命题 温州新模式或可"救"中国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二:“温州模式救中国”的三个条件

  相关评论:

  温州模式是否已走到尽头?

  温州模式会在经济转型中消亡吗?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