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寒秋: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16:43 来源: 潮商

  寒秋

  在中国,流传着一个古老的魔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成语——“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千百年来成了中国富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至今仍然如幽灵鬼魑般地和每一个中国富豪如影形随……

  “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到底起于何处?它为何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又是什么原因让那些曾几何时叱咤风云、大富大贵的中国人从第二代就开始逐渐没落,到第三代就一贫如洗,第四、五代就基本消声匿迹了!

  要了解这个魔咒,还要从“富不过三代”的出处说起,翻遍古籍,已很难查到“富不过三代”到底出于何处。基本可接受的说法是由孟子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的,古书上完整的表述应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纵观历史,不少有名的富豪多为昙花一现,许多富豪不但不能保住财富,甚至还祸及子孙。

  东晋巨富石崇,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有名人物,他靠巧取豪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生活十分豪华奢靡。穿的是绫罗绸缎,吃尽天下的山珍海味,奇珍异宝堆满了房屋。他大建府第,在河阳修了豪华别墅——金谷园,其规模、精致可以和皇宫相媲美。他和另一富豪王恺斗富,王恺用粮食做柴火来烧菜,石崇就用蜡烛煮饭;王恺用紫色丝布做了一道40里长的帷帐,石崇就用锦缎做了一条50里长的;王恺就用红色石脂粉刷墙壁,石崇用香料椒粉刷。可惜,巨富之人无善终,后来有一天,石崇的歌伎绿珠被赵王司马伦看上,可笑的是,富甲天下的石崇竟不能舍去一歌女,最后导致全家被杀,巨富在权贵面前不堪一击,这石崇还没有轮到第二代和第三代就玩完了。

  近代的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靠镇压太平天国积聚了大量财富,湘军在攻克南京后,整个湘江上都是大大小小向湖南老家运送财物的湘军船只,曾氏兄弟也向湘阴老家运回了70多船财宝。但现在曾氏家族早已衰败,曾家后人很多散居世界各地,有家难回,留在国内的早已难寻踪迹。

  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富豪不仅保不住财产,甚至屡屡连命都丢掉的情况。仔细研究中国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决定的。在中国,从来就没有诞生过真正的商品经济,在古代,是农耕文化孕育的小农经济,解放后,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只有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我们才闻到了一点商品经济的气息。没有商品经济,何来靠商品买卖发家致富的富豪,所以,中国古代的富豪基本上都是由官员或官员的裙带关系中产生的,由官员产生的富豪,他们聚敛财富的来路可想而知。

  正因为古代富豪聚敛的财富大多是依靠强权巧取豪夺而来的,获取财富的方式和手段难以服众,必然会引起被剥夺者的强烈反抗,一旦国家改朝换代或处于动乱时,富豪们必首当其冲,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一有合适的条件和土壤,“打土豪,分田地”的铁拳又会落在富豪的头上。

  中国不少富豪的创业阶段都是充满艰辛的,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守成。富豪们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应付商海中的腥风血雨,甚少花心思来培养下一代,只是一味盲目溺爱。他们的后代从小便是掌上明珠、温室花朵,长大后容易变得骄纵自大、不堪一击,很难担当起接班的重任。

  中国从古至今都没有建立保护富豪合法财产的传统和机制。没有建立这样的机制,一方面是因为合法创业的富豪太少,一定数量的富豪财产来路生疑,他们中不少人的财产都是有原罪的,甚至还带了血腥味,保护这些富豪的财产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而不会得到民众认可的法令即使出来也会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中国从来也没有保护私有财产的传统。在古代,所有的财产都是皇上的;而现在,所有的财产都是人民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自己花几十万买的房子就不属于我,理论上讲,70年后就会归还给国家,既然自己唯一的财产都不属于自己,哪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传给后代?所以中国富豪“富不过三代”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首要的前提条件是富豪们的财富要经得起质疑。培根说过,凡是经过痛苦磨难得到的财富是不会被人嫉妒的。而富豪们如果是真正经过自己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是会被人尊重的。同时应建立起保障个人财富的有效制度,在西方,一个有名的家族往往会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就连我们的东邻日本,一个家族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兴旺,至今仍然长盛不衰。《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公布的全球100家家族企业,第一名就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现在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因此,开明的文化传统和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保证财富传承的基石,否则,我们个人再多的财富都会在动荡中灰飞烟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