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看泉州银监如何“给力”小微企业(民企二次创业 邮储志在“邮”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02: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吴沿

  编者按:今年正月初八,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向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市送来了“政策礼包”,希望泉州加快“建设民营企业乐园、打造民营经济特区”。泉州,由此拉开“企业转型、政府转变”的“二次创业”大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民营经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生动创造,泉州金融界亦闻风而动,率先而为,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发酵的“寒冬”,谱写了一段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互促、互进的佳话。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每周一期推出“民企二次创业,邮储志在‘邮’为”专栏,介绍邮储泉州分行如何在泉州银监部门的监管引领下,贴近地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实现双赢。今日开篇,首先推出《看泉州银监如何“给力”小微企业》,敬请关注。

  从刚刚召开的泉州金融工作会上传出消息,在宏观环境严峻的2011年,仅第四季度,由银监、经贸等部门联手组织的多场银企对接活动,数百家泉州小微企业与近20家银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140亿元,已授信112亿元,用信额度近70亿元。在资金短缺的寒冬,这些弥足珍贵的信贷资金如一股暖流,给正在坚持的小微企业送去了“及时雨”、注入了“强心针”。

  泉州市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付朝阳副市长告诉记者,泉州银监分局充分发挥“监管引领”职能,在严格监控银行风险的同时,不忘服务地方经济。全力疏通金融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渠道,让银行资金顺畅其流,创造了银行与企业的“双赢”。

  近日,记者就泉州银监分局如何“给力”小微企业的问题,走访泉州银监分局。

  监管引领促内生机制形成

  泉州银监分局局长汪其臻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6年,中国银监会就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小企业鲜能真正受益。银企双方总有一种“你有情我无意”的感觉,总是很难真正对接上。

  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同样是贷款,不论是从投入的成本、潜在的风险,还是从银行的效益看,银行都会毫不犹豫地优先向政府项目、大企业项目倾斜,出现了人们常说的“傍大款”、“垒大户”现象。

  如何促进各家银行突破风险制约、成本制约、效益制约,真正让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

  汪局长说,功夫就在“修通最后一公里的渠道”上。汪局长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0月,泉州银监分局在福建率先出台《关于泉州银行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十项措施》,从“加大信贷投入、延伸服务触角、完善专营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创新金融服务、规范收费行为、实行差异考核、明确战略定位、加强银政协作、拓展银担合作”等十个方面,督促银行业机构落实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

  在“效益优先”的法则面前,要让精明的银行把信贷资金投向风险大、成本高的小微企业,绝不是一纸公文能够解决的。

  此间,泉州银监分局动了不少脑筋。

  泉州是个银行机构扎堆的地方,面对诱人的政府项目、大企业项目,银行趋之若鹜。然而,过度的竞争往往让银行丧失溢价能力,好不容易争下来的项目,有时收益并不可观。泉州银监分局把握时机,通过“监管引领”,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催促各银行机构切实启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机制,设立专门机构、专门机制、差异考核、专营产品等,并辅以定期考核。

  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也驱动着在泉州的银行机构重新审视身边的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他们逐渐意识到,这数量庞大、扎根实业、其貌不扬的企业可能才是银行尚待开发的“蓝海”。

  难怪有人说,从文件被束之高阁,到银行内生机制形成,银监部门的“监管引领”功不可没。

  银政合作机制助银企双赢

  汪其臻局长告诉记者,事实上,面对制度不甚规范、机制不甚完善、风险不甚明朗的小微企业,银行也有一种畏难情绪。而要突破这种大生态的制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单靠银行,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这个问题不解决,银行信贷资金扶持中小或小微企业,就仍有可能变成一句空话。

  面对这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又该如何化解呢?

  危机常常蕴育机遇。不宽松的生存环境,常常促动人们去破解一些原来不太会去努力的瓶颈。

  作用日显的泉州银政合作机制,就在这并不宽松的大环境下诞生了。早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为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在泉州市政府的指引下,泉州银监部门尝试与泉州经贸委等经济主管部门联手互动——由对企业情况比较了解的泉州经贸委筛选优质中小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银监部门组织各家银行根据自身情况,与这些企业进行资金对接扶持。

  有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汪局长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往往能解决单家银行难以解决的问题。银政合作机制,把原来单家银行零散的、个别的、偶尔关注小微企业的行为,变成了一种常态、一种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慎贷的难题。这种转变,大大减少了银行熟悉市场的时间,也自然地降低了银行向小微企业放贷的成本,银行能更容易地发现潜在客户,也才能更方便、更快捷地提供服务。

  机制的力量,永远都不容小觑。在这些机制的催生下,一个个意想不到的佳作频现:邮储泉州分行,把主要精力投注于小微企业,依托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仅去年下半年就以“一周内放款”、小微企业贷款利息“五免一”等服务品牌风靡泉州,累计向泉州小微企业投放贷款7亿元,占当年泉州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总量的70%;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创新“银村联姻”融资新模式,首创“伞业特色支行”,在晋江东石镇萧下村与伞都近50家企业接洽签约,授信额度达1亿元;石狮农商行携手布料行业协会、五金机电商会、果蔬行业协会、家居建材商会以及童装行业协会,为近100家经营户发放贷款3.16亿元。

  创新促风险与发展和谐共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贴近市场、贴近实际的金融政策,对经济的促进功莫大焉。受银政互动机制的启发,扎堆泉州的银行机构也开始了更多的金融创新。

  首先,在融资服务模式上,各银行业机构根据不同目标市场,推进与区域行业组织和专业市场的合作,创新“商会(协会、同业公会、专业市场)+企业+信贷”信贷模式。该融资模式充分利用行业组织信息优势,不但节约贷款管理成本,同时依托行业组织对商户信用等级评定的保障机制,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提升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银行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商会担保企业授信等,实现了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批量化”。在新的融资合作模式下,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兴业银行泉州分行、泉州银行等多家银行与10多家商会、协会、同业公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签署合作框架协议80多亿元,并充分利用该平台为400多户小微企业授信达10.3亿元,贷款金额6.55亿元。

  其次,在创新信贷产品上有新突破,以系列化、组合化、社会化、普惠化为鲜明特点的金融产品,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各银行业机构依托鞋业、纺织服装、石材、水暖等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为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国内买方信贷、核心厂商票据贴现、设备抵押贷款等供应链金融业务,批量集群式营销呈现出喜人的“批量效应”。与此同时,各银行还对相关基础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将知识产权、林权、农业设施使用权纳入贷款抵质押范围,开发了“渔业贷款”、“典石通宝”、“茶园抵押”等多样化的特色产品,大大丰富了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不仅促进了企业增收致富,还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

  创新,硬是把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这两个银行很难同时兼顾的目标变成了和谐的整体。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泉州银行业总资产达4380亿元,贷款余额达3150亿元,存贷比达82%,全市20家银行机构中,有6个行存贷比超过百分百。更令人欣慰的是,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76%。

  与之相对应的是,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3年稳居福建首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出口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曾以“满天星”为代表的泉州民营企业,正加快从集群化、规模化向上市化、亿元化迈进。一个以上市企业为龙头、亿元企业为中坚、小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格局已在泉州形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