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振峰两会观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关键词——巩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06: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两会即将召开,对于楼市政策走向,有人憧憬盼望有“好消息”,也有心怀“忐忑”的,有“旧政新解”的地方政府托市暗潮被叫止,还有“次贷危机”的唬人宏论。总之,什么声音都有。一些国外媒体更是放大眼睛看过来,英国《金融时报》2月28日就载文发问:最新一轮房价调控又已逼近摊牌时刻,房价调控会再次成为“空调”吗?

  在人民网的两会热点调查里,房价调控依然是公众关注的对象,当然这也是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重点关注内容。笔者的看法是,如果要给两会楼市政策风向下一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巩固”二字。换句话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将步入“巩固期”。

  中央反复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绝不动摇”,也就是过去那种“一放就乱、一乱就收、收了就打”的局面必须得到根本改变。无论是地产相关从业者,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从思想意识上有个转变: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房子要回归最基本的居住属性。因为房子不是盖得越高、越多、越漂亮越好,是要盖“有人住的房子”。

  房地产调控的“巩固期”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其一,房价问题。“房价合理回归”需强调,这是目标。

  其二,抑制“投机”不动摇,也就是说,一年多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不能被侵蚀,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方式必须继续严格执行和并给予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其三,解决住房问题还靠“供”。一方面,应有效增加市场上普通商品房的供给量;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低收入人群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必须下决心“确保”,并跟进与加强相应的申请、分配、管理、违纪追查惩处等工作。

  如果判定房地产调控走进“巩固期”的观点是成立的,那么,又如何做到“稳中求好“呢?

  一、必须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源问题

  不少人指出,地方之所以频频触犯调控红线,“小动作”不断,原因是“为财受困”。去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超3.15万亿,其中在房地产出让土地的收益就有2.7万亿之多。不少地方的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金加上相关税收已占比一半多,一旦来自房地产的收入锐减,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就会囊中羞涩,有点撑不住。

  当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是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这部93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至今快20年了。分税制改革本来就是“渐进式的”,在事权划分、税制、以及区域差异上远不尽人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目前,各级政府履行社会性公共管理事务和区域性经济管理事务已经与1994年相比发生了不小变化,但相应的财力并没有转移和更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甚至债务沉重,除了与当地官员“唯GDP”政绩观、三公经费无度膨胀等相关联外,也和上级下达的项目过多、过杂有关系。此外,在中央与地方间收入范围的划分中,某些方面也欠科学规范。

  因此,要弱化土地出让金这张“牌”,把地方从“坐地生财”的泥潭中拯救出来,有必要对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再理顺一下。比较直接的路径是要么另起炉灶,按照分级财政管理的要求,将所有的税种再划分,做全方位、系统性的税制安排;要么就必须深化分税制改革,把分税制改革这盘未下完的棋下好。

  假如中央能在分享比例上面让一些补济地方,充实地方财力,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眼前地方“土地财政”的束缚,还会增强地方坚定执行楼市调控的底气。

  二、调控政策还须进一步整固与完善

  应该说,中央遏制房价所采取的措施是总体有效的,也达到了一些预期效果。其中在政策方面,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财经人士叶檀认为房地产税比较有效。可房地产税毕竟是一个新税种,如何施行,又将产生什么样连锁反应?管理层在这方面不轻易推广,说明是有顾虑的。税种推出谨慎一点也是对的,况且房地产税是不是治市“良方”还有待检验。

  另外,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可用“平购”和改“限购”为“限售”的手段。“限售”政策在新加坡用了,效果也不错,能不能纳入,会不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住建部等相关部门也可以权衡利弊,拓宽思路总比单一政策好!

  三、政策安排要有序

  楼市调控政策手段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假如情况发生变化,在微调中应该注意一个政策的退出,同时要有相关替代政策的跟进。对于随意开口放松调控政策的地方政府,要坚决“hold”住。

  总之,以过去的观点来看待当今的楼市不现实,而用西方的法则来甄判中国的市场也难免有偏差。中国房地产要健康发展,归根结底是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房地产体系。

  两会马上就要开幕了,有关房地产的话题,总理所要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提到,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也会涉及到。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易宪容:当前楼市宏调巨大阻力来自何方

  上海叫停楼市“旧政新解”的政策信号

  楼市调控不容变相“松绑”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