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投瑞银双总部再燃沪深战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1: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李辉

  北迁上海 不弃深圳

  又一家基金公司北迁。《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瑞银”)已经于近日完成在上海虹口区的工商注册,正式从深圳搬迁至上海。自此,注册地在上海的基金公司已经达到35家,占据基金业半壁江山。

  此前,注册在深圳的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把投研和市场总部搬迁至北京。而在最近成立的几家新基金公司中,富安达基金、财通基金以及长安基金均把注册地放在了上海,方正富邦基金在北京,仅有平安大华和安信基金把总部放在了深圳。

  一度被视为基金业“洼地”的上海正在强势崛起,而曾经的“基金之都”深圳则似乎面临着基金公司接连出走的窘境。

  北上为省钱

  根据国投瑞银2011年中报数据,公司当时收到的管理费用为2.13亿元,考虑到各种成本,盈利并不算多。

  “目前公司仍然会把总部放在深圳,公司管理层以及后台主要集中在深圳,而投研和市场销售则两地并行。”国投瑞银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将会实行“双总部”制,注册地搬迁到上海并不意味着人员全部迁过来。

  事实上,关于国投瑞银要从深圳搬迁到上海的消息去年甚至更早就开始流传,直到今年初才正式办完此事,其间也颇有一些波折。

  “公司领导是受到吴清区长的盛情邀请过来的,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前主任,吴清于2010年11月底成为虹口区的代区长,对虹口区在金融业发展上有很多想法,“他的主要资源都集中在基金公司,邀请一批基金公司过来是必然的”。

  所谓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方面。记者通过国投瑞银内部人士了解到,为了吸引国投瑞银搬家,虹口区给予的政策相当优惠,比如按照外商投资企业给予的税收“两免三减”待遇等,这意味着,只是一次简单的注册地变化,将为国投瑞银节省大量税负。

  而从2005年成立至今,国投瑞银已经在深圳呆了6个年头,此前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到期。“深圳那边无法继续享受优惠,而我们公司规模也不算大,无法像南方基金、博时基金那样有和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本,顺势就迁过来了。”上述内部人士透露。

  事实上,对于国投瑞银而言,搬迁至虹口区北外滩的办公楼,不仅可以享受更优惠的税收政策,还能取得更低的租金。此前,国投瑞银的大股东国投信托的母公司国投集团已经在该地块买下一栋大楼,名曰上海国投六号,集团旗下公司如国投信托、国投期货等也搬迁至此办公。

  “国投瑞银的总经理尚健本身也有很强的动力搬迁到上海,他家在上海。”一位熟悉该公司的券商研究人士告诉记者,还有一个层次的原因,尚健曾经在证监会基金部工作过,和吴清有同事之谊。

  一方面注册地搬迁到上海,另一方面实行双总部制,既是为了维护深圳当地的情绪,也是防止对公司人事造成较大变动。据悉,很多员工家在深圳,并不愿意随着公司搬离,而此前就有基金公司因为搬家造成大量员工流失,如民生加银。

  实际上,目前国投瑞银投研力量有近半在上海,吸引了不少愿意在上海发展的人才。“双总部”设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2011年,朱红裕管理的国投瑞银稳健基金的业绩就排在同类基金的前列。

  作为一家排名比较靠前的基金公司,国投瑞银的加入无疑将大大提升上海基金公司在业内的分量。

  根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国投瑞银管理的基金规模达到363亿元,排在70家基金公司中的第25位。虽然只是中上游公司,但是对于数量偏多而个体实力不强的上海基金业而言,也算是一支生力军。

  “北迁”成风

  最近几年,北京和上海放开优惠政策,大力争取金融机构;作为曾经的“基金之都”,深圳显然并不甘于被抛弃,也在尽力挽留。

  这并不是基金业第一次集体“北迁”。早在数年前,银华基金和长盛基金就已经把总部从深圳搬迁到北京。在2003年之前,深圳曾经以14家基金公司的数量雄踞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之首,“老十家”中半数成立于深圳,而此后成立的基金却大多把总部选择在了上海,如今上海基金公司总数已经超过半数。

  “深圳早年是创新力度大,优惠力度也很大,所以吸引的基金公司多,而北京和上海的大力争夺金融机构,放开优惠政策上是最近几年才发力,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一位上海基金公司高层告诉记者,北京、上海两地在吸引基金公司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靠近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无论是在信息占有还是沟通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于投资而言,各种宏观经济信息已经是必须的内容。此外,北京金融机构、中央大企业丰富,是基金公司机构客户最为集中的地方。

  而上海作为外资机构最为发达的地方,则是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海外人才的高地,各类内外资金融机构之丰富毫不逊于北京,并且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金所以及上海期交所等多个市场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在打造世界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下,上海对于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的入驻有着强烈的冲动,给予的政策优惠力度也相当之大。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文件,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于金融机构的家数和管理资产的数量都有相当明确的预期。在各个场合,分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和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均不遗余力的推介上海的优势,极力吸引金融机构入驻。

  在这样一个整体的规划下,除了浦东陆家嘴之外,上海多个区都把吸引金融企业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比如外滩沿线的黄浦区和虹口区。吴清上任之后,更是把打造北外滩金融服务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了长安基金和财通基金注册于此,PE、创投等私募股权基金也成为吸引的重点。

  不过作为曾经的“基金之都”,深圳市政府显然并不甘于被抛弃,也在想方设法地留住这些基金公司。

  2011年初,南方博时基金大厦在深圳福田CBD金融中心区开工奠基,成为国内首座由基金公司独立出资建造的大厦,深圳也将迎来全新地标。而总部在深圳的大成基金建楼计划也已得到相关方面批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之中,这是深圳独有的创举。

  分析人士指出,深圳此举显然意在留住这些大型的基金公司。而对于国投瑞银而言,则因为规模较小而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在相关的优惠政策上,博弈的筹码有限。

  去年年底,深圳市发布进一步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相关通知,对符合相关规定的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在2~3年内,将按企业所得形成地方财力的100%或50%给予奖励。

  今年初,深圳在鼓励基金业发展上再出新规。基金管理公司可申请落户奖励、投资于本市企业或者项目退出奖励、购房补贴、租房补贴、营业收入财政贡献奖励、企业所得财政贡献奖励等6项资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