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不确定是2012年的主要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1:15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银莲
日前,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下简称“预测报告”)显示,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很有可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预计央行将在二、三季度连续降息两次。
此次发布是该预测报告第12次发布。
在去年发布的报告中,所预测2011年GDP季度同比增长的趋势与实际增长趋势一致。
预测:二季度迎拐点
近日发布的欧盟经济中期报告预测2012年欧元区17国经济将萎缩0.3%,陷入轻度衰退,欧盟27国的经济将陷入停滞,整体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经济下滑。作为中国目前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欧盟经济前景的不乐观情绪正在传染到中国。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QMM)的预测,预计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下滑的速度会比较明显,一季度GDP 同比仅能增长8.42%, 二季度GDP增长率甚至会下降到8.35%,之后进入逐步回升。
在此判断基础上,该报告预计货币政策将从上半年开始做出相应的调整:央行将在2012 年的二三季度连续降息二次,每次下降25 个基点,从而使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现有的6.56%降至6.06%。
对此,报告发布者、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教授表示,如果能够通过适当的降息,保持M2的增长达到16%,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依然可以维持在8.59%的水平,CPI可以回落至3.33%。
这一预测也引发了争议。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市场上一般认为降低存款利率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CPI当月同比下降到2.5%以下,二是经济增长单季低于8%以下。目前降息的条件并不充分。”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执行总经理李慧勇在“2012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表示,对于中国经济随欧洲陷入衰退的担心并不必要。
“已经结束的地方两会中,有可比数据的25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均目标为22%,与2011年的平均目标21%基本持平;同时,有可比数据的30个地方政府GDP平均增长目标也没有出现大波动,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投建热情仍然比较高。因而可以判断中国经济前景是稳定的。”他说,增速拐点可能出现在第二季度, 因为随着政策明朗化,二季度可能出现国内房地产投资能够达到平衡。
2月21日,总额为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获得欧元区财长批准,挽救希腊的行动仍在进行。这一避免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的努力,或许能够提振欧洲市场景气。
进出口:着眼中长期调整更重要
外部市场风险直接冲击的领域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告预测,2012年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仅能增长9.03%,同比将下降12.6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可能下滑至6.54%,同比下降17.12个百分点。
相对于总量增速下滑的预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一月数据显示,传统出口市场下滑,但新兴市场在增长;传统产品出口降幅增加,但新开发产品的出口增速加快;外资的投资从外销转向了内销,甚至出现了产业向外转移……这些蕴藏在总量变化下的结构性变化显示,中国的对外经济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不仅是总量层面的短期变化,这些变化背后中期的结构和长期的体制与模式的变化对中国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在他看来,2012年有几个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值得关注:除了希腊、西班牙等国之外,美国等国的国债收益率变化的影响;欧美兴起的“再工业化趋势”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外商投资流动的趋势变化——欧美资本未来会不会出现撤资回归本土的变化。
实际上,在这些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创建贸易稽查中心的行政指令,该部门的创建正是基于美国2011年提出“重返制造业”这一战略背景,通过升级贸易摩擦实施贸易保护。业内专家看来,这说明美国“再工业化”的途径不一定会采取减员增效的方式来实施。
“与欧美国家强调增长和复苏的目标不同,对中国而言,最主要的是关注中期的结构调整和长期的体制模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2012年中国进口的增速很可能要快于出口,贸易的收支会往平衡的方向调整,因此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压力也会增大。中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兼顾就业优先、结构调整与机会公平。”张燕生说。
在2月20~21日召开的商务部进出口工作会议上,“稳出口、扩进口”的政策导向已经基本形成。
从2011年的数据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同比仅增加了12.2%,还不足进口总额增速(24.9%)的一半,与之对应的是,初级产品进口增长39.3%,豪华汽车进口增长40.8%。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表示,调结构将是扩大进口的核心,2012年的扩大进口将倾斜于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新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
眼下叙利亚局势恶化以及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对峙,让市场普遍对于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输入性通胀有所担忧。对此,张燕生表示,由于当前国内结构调整和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政府应对通胀问题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包容度和控制力度。不能仅仅是为了追求CPI和GDP,影响到中长期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突出“点调控”作用
在市场关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方面,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可能达到18.57%,同比将下降6.26个百分点;2012年按不变价计算的居民消费总额预计将增长8.06%,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投资拉动效应仍是高于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尽管持续增长的态势不会变化,但也不会有明显的消费扩张出现。”龚敏表示,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的任务仍很艰巨。
作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财税政策将如何发挥杠杆调节的作用备受关注。
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汪义达在此次报告会上表示,当前应密切关注欧美经济发展态势,将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估计得更充分。下一步,财政部将突出“点调控”的作用,财政政策未来将在结构性减税、提高居民收入、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支出结构等方面支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室主任、研究员杨志勇看来,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落在减税上。
“1998年以来,税收收入增长较快。这是在税收征管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税制结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到降低税负水平的时刻,减税政策应与税制改革同步推进。”他说,增值税减税还有较大的空间。17%的基本税率应逐步下调,以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适用的11%的基本税率基本一致,并更好地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
杨志勇表示, 2011年9月开始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制是在分类所得税制下进行,仍有改革余地。工资薪金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税负也应该相应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