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应有更大作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4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童芬芬
随着欧美经济持续震荡,对处于缓慢复苏的全球经济形成了较大冲击,这种冲击短期内或难有根本性改变。由此而形成的辐射影响必将拖累中国经济,给经济运行带来变数。
经济下滑风险犹存、通货膨胀压力仍在、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等等……在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相叠加的压力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显然,这既对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挑战。
实体经济"空心化"堪忧
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不仅让世界经济复苏变得更加艰难曲折,也使得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和新挑战。
这些新挑战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下滑趋势,由于世界经济疲软并可能长期低迷,贸易顺差下滑还将持续,我国出口面临的困难加大,从实际情况来看,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由此,扩大内需则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虽然我国抑制通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胀物价居高不下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消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也曾公开表示,2012年需求拉动和2011年价格翘尾的影响虽会有所减弱,但劳动用工、节能环保等成本上升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国内部分农产品供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亟待理顺,加上全球流动性仍比较宽松,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
然而,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限于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人口抚养比正在发生变化,这不仅意味着社会抚养成本上升,而且有可能因此引发储蓄率的下降,进而使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同时,资源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更加明显,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更为迫切。
此外,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局面更加复杂。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社会稳定之基和创新创业之源。但是,2011年以来,在国外经济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
专家认为,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由于银行信贷收缩,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信贷资源,纷纷涌向民间借贷市场,不仅加剧了资金的稀缺性,而且进一步推高民间利率,增大企业的债务负担和经营风险,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与社会"融资贵"、"融资乱"、"融资险"交织在一起。
其次是企业普遍面临十分严峻的"用工荒"问题。随着劳动力供给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用工短缺逐渐趋于常态化和普遍化,企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人工成本大大上升,大进大出的高流失率也使得企业极不稳定,许多中小企业出现因缺工不敢接单的现象。
而全方位进入"高成本的时代"更是让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原材料价格上升和资源环境代价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专家指出,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严重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转向利润更为丰厚的房地产行业和虚拟经济,使得中小企业整体呈现"去实体化"、"非主营业务增长"现象,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
财政政策应有更大作为
在复杂的经济背景下,该如何寻求对策?在业内专家看来,发挥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作用,大幅度减税降费,是应对通胀和经济下滑并存的最佳对策。
业内人士认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作用,而目前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已然不大,实体经济又强烈感受资金饥渴,财政政策补位正当其时。多年来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同样也为结构性减税创造了空间。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全国财政支出108930亿元,比上年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而在此前的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中,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
谢旭人表示,近几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我国始终注重通过加强财政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目前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还处在安全的区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重要手段来巩固实体经济基础,以及应对通货膨胀和缓解中小企业困境等难题是可行的,这一点,市场与管理层几乎达成了共识。
谢旭人此前发布署名文章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谢旭人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面临的形势将更为复杂严峻。因此"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继续发挥财政政策的支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应继续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否则,经济将会出现严重下滑。"在今年货币政策依然偏紧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运用应是主力,且就目前的财政收支状况而言,也有余力,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才是正确的调控。"
从管理层方面传递出来的信息来看,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产品进口;落实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继续实施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并稳步扩大试点范围,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企业职工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等,
业内人士还预计,今年财政或将填补薄弱行业和薄弱领域的投资欠账,如智能电网、通讯设备、水利、核电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将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战略突破口,必然会成为政策和资金倾斜的重点。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望获得产业政策支持。
"结构性减税"是一剂良药
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管理层也明确提出,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这意味着结构性减税或将成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
在专家看来,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促进中小企业领域,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力度要有所加大。
谢旭人在署名文章就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措施中,第一点便是提到了"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有增有减,重在减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减少收入差距、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也是一剂良方,通过'一增一减'能有效传递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政策思路和政策导向。"专家指出。
专家认为,通过大幅度降低间接税,可以调动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的积极性。一是可以大大减轻生产者即实体经济的税负负担,吸引经济中各生产要素涌向实体经济,青睐实体企业。
二是通过结构性减税增加小微企业持续发展信心。税负影响企业可支配利润,进而影响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减税可以加大企业收益预期,促进民间资本的有效投入。因此,推进结构性减税能够缓解小微企业资金难题,降低小微企业财务压力。目前,小微企业除必须依法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外,还面临各种名目繁多的附加费等使得企业生产压力很大。加上信贷环境趋紧、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近年来不少小微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而眼下破解中小企业危机,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放松货币政策。推进结构性减税,直接的效果就是拓宽企业利润空间。
据此前中金公司估算,如果试点扩大到全国,试点行业的税负可能减少约470亿-700亿元。而间接的效果就是改善民间资本的投资和经营渠道。
与此同时,减税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消除通胀的刚性因素,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根本上拉动经济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减税措施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重要因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大幅度降低嵌入商品中的间接税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和遏制通胀的双赢目的。
此外,通过结构性减税还可以增强民间就业吸纳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关键在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如何帮助小微企业促进就业,推进结构性减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雪中送炭式的减税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增强发展信心,维护就业稳定,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应该减税让企业和老百姓敢于去消费、投资,有更多的积极因素来促进,让市场化因素来发挥主动性,以此来刺激经济增长。"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