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层提问:关于PE的那些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03: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杨杨
请问全国社保基金的PE投资情况如何?外界质疑,社保基金可用于PE的投资额和目前已投金额之间有很大差距,为什么?
戴相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到去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承诺投资的共有13只基金、10家GP,总金额195亿元。这13只基金所管理的基金总额为630亿元,全国社保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为31%。通过这些基金,全国社保间接投资了124家企业,其中19家已经上市,另外还有13家正提出上市申请。
但同时也有人埋怨,全国社保可用于PE投资的资金量就有八九百亿,怎么迄今的承诺投资额才195亿元?
有人会说你们太慢了。但大多数人还是认可这是一个新的工作,我们内部设立专门的PE投资部门也需要时间,目前主要干这个工作的是5个人,一个副主任专管。即使按照正常的投资节奏,我们也不能一下就把资金都投完了,还是要分配在各个年份中才能使得工作连续进行。
作为一个新的事业,投资至少要8年才能看出成效。到时能不能真有所收获、能不能有好的收获?我们是诚惶诚恐地在搞这个投资:要很好地选人、要总结经验,这都很需要时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作为LP该怎么处理和GP的关系?我们既不能投资以后撒手不管、又不能每件事情都干预,双方怎样的关系才是合理的?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比如我最近学习到一点,管理费和收益分配是两码事。管理费是基于成本原则,但不应该成为利润、分红的来源。
请问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与VC、PE分工协作?目前银行主要是VC、PE的销售渠道,它们是否合适直接进入这个领域?
刘明康(银监会前主席):即便就销售而言,我希望大家也不要走到公募基金的老路上去:不要只求规模,而是要走专业化的道路。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公司,比如诺亚(诺亚财富管理中心)在销售中就做出了自己的特点,有些信托公司也做得不错。这种情况我觉得很好,是应该有一定的竞争。我们在做的不仅仅是出售某一种产品,而是在出售一个系统,其信心是机构客户;否则只是简单地卖一卖、推销一下,不加强自己对市场专业研究的力量、不按照机构投资者的口味做调整,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商业银行做公司业务时,其实应当强调向VC、PE学习,和它们合作。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的PE项目,会发现PE基金的尽职调查和对项目的选投管要比银行详细得多。
我们很高兴看到上海有几家银行已经出现了一些投贷联动的产品。在这种合作中商业银行要把握好三点,一是优选、二是把握好时点、三是把握好比率。
确实可以看到,银行自己做GP的积极性很大。这是需要十分的审慎的,银行要执行巴塞尔协议,保险公司正在准备执行清偿协议II的标准;自己跳进去无论是做LP还是做GP都会扣减资本充足率。也有人说我们不是这样做的,而是通过设在香港的投资银行来做这件事情的,这依然需要审慎,商业银行做投资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我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
北京一直致力于发展VC、PE产业。但这个产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在北京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吉林(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我用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
按照市场机构的统计,去年在北京地区发生的私募股权投资总共有473起,总投资金额为690.06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数据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21.5%和27.1%。其中涉及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案例336起,总投资金额为313.5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VC、PE是北京市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另外还有13.37亿元资金投入文化创意产业,涉及20起投资案例,在全国文化产业投资总量中分别占到31.7%和41.3%。我国首只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
其次,去年发生在北京的私募股权案例中,有40%是投资额低于3000万元的中小企业投资案例,全年的投资中有近80%的资金投向了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这些VC、PE基金看上的超过7成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去年就有33家节能环保行业的企业获得了38.5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尽管投资案例数量只占全国总数的25.6%,但资金量却是全国总量的64.8%。这对首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还有一点也不得不关注,就是VC、PE机构是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重要推手。去年北京地区共有19家VC、PE支持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半数是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