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能一刀切 也不能搞平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05:01 来源: 经济日报

  回顾2011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可喜的成效;展望未来,我国区域之间如何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陈章良——

  在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全国政协委员杨先明——

  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催化剂”,可以让区域协调全国“一盘棋”越走越顺。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璋——

  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眼光。

  “区域协调要下好全国‘一盘棋’,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搞平衡。”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向记者表达了对各地资源与产业配置状况的担忧。

  “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可有些地区却大规模发展高耗水的钢铁、氧化铝、水泥等重工业项目,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漏斗,甚至部分地区出现沉降。”

  “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应十分紧张,但一些地区不顾其制约,仍大量引进高耗能产业,只好远距离调运能源资源;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劳动力、矿产、土地资源等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杨先明说,“可喜的是,中央已经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杨先明委员认为,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催化剂”,可以让区域协调全国“一盘棋”越走越顺。各地如何在全国的“一盘棋”中找准位置,同时又能发挥主动性,已显得极为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国璋指出,“在新一轮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既要抓住机遇,积蓄发展后劲,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国璋委员认为,这一方面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如“十一五”时期,甘肃高速公路增加了1000公里,低等级公路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就使西部地区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了准备。”

  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尚未开发的广阔市场,都是让东部企业动心的原因。但是“西部地区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眼光。”李国璋委员说,“以甘肃为例,河西地区80%以上的用水为农业用水,发展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势在必行,因而与东部企业的合作就主要集中在制种业、啤酒花和普通酒几个领域,尽量拉长产业链,结合农产品工业,将更多的附加值自我消化。山东威海市的葡萄酒企业落户甘肃武威市,葡萄种植和酒类加工都在当地进行,武威市还成立了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为产业纵深发展培育人才。此外,甘肃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此在重工业承接方面就需要注重建设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的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符合甘肃作为全国惟一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长期规划。”

  因地制宜还体现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从目前来看,非公经济在西部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甘肃非公经济占比不足40%,在和甘肃背景相似的东北3省,非公经济占比最少的吉林也达到了47%。非公经济是衡量市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维度,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不但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能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回流,向本地的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从而让西部地区释放出增长潜力。”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保护大秦岭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