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Testin:跑程序的工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16:58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文|CBN记者 朱小坤

  让开发者通过云使用1400部手机测试应用程序,Testin的产品有些不可思议。

  在位于北京远洋国际写字楼的办公室里,一面玻璃墙中近百台手机和平板电脑,正在自动运行各种应用程序:一款HTC手机上运行着一个叫“酷盘”的应用;一台iPad 2上刚打开优酷的播放界面。这是北京云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Testin)的总部。除了这里,它的13个机房中共有1400台各种型号的移动终端,“跟办公室里这两个玻璃柜不同的是,我们机房的玻璃柜都会被漆成黑色,以保证从外面看不到设备上正在测试的应用。”Testin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王军介绍说,保证测试阶段应有保密性是他们的最基本的原则。

  2011年初成立的Testin已经累计测试3万个应用,使用他们服务的客户里既有小的创业公司和个人开发者,也有像京东商城、新浪、优酷、淘宝这样的大公司。

  Testin的联合创始人王军1990年大学毕业,2006年,他在即时通讯软件公司Pica为飞信做测试,30多人的团队持续3个多月的加班只是为了做大量重复的劳动:让应用程序在不同的机型、不同的网络环境下运行。这种工作方式让王军深恶痛绝。之后他与一个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朋友讨论后,对方开始研发自动测试技术的模型。2009年,一个包括机器控制逻辑和模糊识别技术的原型被研发出来。2011年,王军开始创业。他们把这个申请了30多项专利的技术跟云计算结合—购买大部分移动终端设备,建立一个云服务平台,他们的用户可以调用这些设备,完成App的测试。

  在成立的第一年,Testin花费几百万人民币购买了1000多台机器,但依然还不能覆盖所有的机型:“我们现在基本能保证,在一款新机型发布2个星期后就可以在云平台上找到。”

  Testin云测试有着自己的一套商业逻辑:硬件角度,云测试平台可以让众多的开发者公用一套硬件,节省成本:移动终端设备版本非常多,仅苹果公司IOS系统就有13个版本,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则有200多种。对小的应用开发团队来说,这种硬件负担很不合理;对于大公司,要保证产品体验,需要测试的机型就更多,但有些测试它们也几乎不能完成,比如一些LBS应用,要调用地理位置信息,就需要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测试。“测试一直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我知道微软有一个50人的团队,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各地飞来飞去,使用自己公司的产品。”王军说。

  从工程师成本角度,Testin可以帮开发团队节省一个测试工程师工作环节:利用Testin的技术除了完成基本的自动化测试,还可以由机器完成测试工程师很难完成的测试,比如游戏测试,需要人物以37度仰角的姿势跳过陷阱,这用机器重复模拟要简单得多 。

  登陆Testin平台,开发者可以免费调用云平台上的终端设备,一些基本的测试是免费的,比如有限机型的自动适配测试、半自动化的测评和用户反馈收集。另外还有8项收费的服务项目,主要是工程师参与工作的项目,比如深度逻辑测试、增值商业报告等。

  虽然王军说硬件投入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压力,但跟几个人就可以做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相比,Testin算是一个比较重的创业公司。2011年7月份时,王军的团队获得了风险投资机构IDG资本近1000万美元的投资。虽然现在还没实现盈利,但可以肯定的是Testin会围绕测试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3月份我们还会推出一个一键发布功能,开发者可以把应用一键发布到多个Android市场。”王军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