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孩子或许终生难摆脱父辈的荣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4:04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父辈的荣耀
巨人的身后总会留下长长的阴影。这些“财富的孩子”可能终生都难摆脱被称为“任正非的儿子”或者“宗庆后的女儿”
文 | 特约记者 李翔 编辑 | 张刚
时间会自动地将这一问题带出水面,尽管多年来它一直引而不发。直到旁观者都能看出,活跃在电视画面上的那些我们曾以为会永远精力旺盛的人,开始不经意间显露出疲惫的姿态。那些财富的代言人,他们曾经像永动机那样工作过。你甚至难以解释清楚他们创造财富的动力来源于何处,但时间不待你破解他们对数字的热爱之谜,就已经宣告他们都已变成了上一代人。
流言又推动着这一切。还有什么能比“财富的孩子”更适合作为八卦新闻的主角和谈论的对象?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富家子弟》中自豪地宣布了这一点:“他们跟你我不一样。他们很早就占有财富和尽情享乐,这对他们很有一些影响,在我们严厉对待的地方他们温和,在我们加以信赖的地方他们却讥嘲。”
在我们这里,第一代的商人和企业家仍然占据着舞台中央,我们的公司历史实在太为短暂,还没有来得及滋养出太多可称道的传统。但是几乎所有这些成功与不成功的私营企业家,都开始被迫面对接班人的问题。并没有太多人有强大的自信可以活到150岁。
从一些新闻与传言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端倪。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将他的女儿宗馥莉放在了公司高管的位置。这个雄心勃勃的30岁女孩显然已经非常适应她的角色,在对她的采访中,她不时地提到如何要将娃哈哈国际化,“把娃哈哈打造成一个高端品牌”。作为一个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商学院毕业生,她甚至对宗庆后的管理方式都起到了一定影响。曾经的首富刘永好也对自己的女儿刘畅委以公司副总裁的职务。刘畅几乎是中国最著名的“财富的孩子”,现在她也以一个成熟的公司接班人的形象亮相在公众面前。
但是,并非所有那些一手创造了自己企业王国的私营企业家,都能像他们那般幸运,能够拥有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感兴趣,同时也有能力来承担这份职责的孩子。当在一次访问中问及雅戈尔的李如成,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李的回答是:“后继无人。”他颇有些忧心地说:“像我们这些人都是要退休的。我们这一代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人,既有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接受过共产主义教育的风潮,后来也能够接受国际上新的潮流。现在的一代人不一样了。新一代人功利心特别强,自我意识也特别强。我们的第二代跟我们的经历不同,对行业的理解也不同。”
甚至一度有传言说,朱新礼之所以要卖掉汇源果汁,是因为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对他创立的果汁帝国没有兴趣,“后继无人”的恐惧促使他出售自己一手建造的小王国。传言无从证实。但是,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在公司也担任着一个副总裁的职务。她也表现出了自己对公司的兴趣与在商业上的进取心。朱新礼在采访中对他的后辈接班事宜也表现得很开明,他说起自己的儿子时称:“他在汇源上了一年班,我很高兴;后来不上了,喜欢打高尔夫,每次都打第一,我也很高兴现在有些人,因为自己(在接班问题上)很痛苦,弄得自己的儿子也很痛苦。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
如果站在这些“财富的孩子”的角度考虑,父辈的荣耀却也带来了巨大的阴影。他们可能终生都难摆脱被称为任正非的儿子或者宗庆后的女儿。在父亲所建立的已然不小的企业王国内,他们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既继承荣耀,又不生活在阴影中?
即使是对一个已然建立起健全企业制度的西方上市公司而言,明星企业家挑选的继承者往往都很难走出前任的阴影。伊梅尔特总是难以避免被人拿来同他的导师杰克·韦尔奇比较;沃尔特·迪斯尼去世很久,在迪斯尼的董事会上,继任者们仍然会不断问这个问题:如果沃尔特先生在,他会怎么做;史蒂夫·鲍尔默已经算是成功,但仍被指责为缺乏比尔·盖茨的远见,或许微软应该换个CEO人选;最新的例子是史蒂夫·乔布斯为苹果公司挑选的继任CEO蒂姆·库克
而当这个问题涉及到血缘关系时,问题只会变得更加复杂。巨人身后总会留下长长的阴影。亨利·福特的儿子终其一生都软弱不堪,他被自己的父亲吓得战战兢兢,甚至老福特的弄臣都可以任意欺凌他。直到第三代,或许是运气再加上时间的原因,被称作亨利·福特二世的孩子才完全摆脱出来。“尽管福特家庭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两三个家庭之一。当他还在孩提时代,他的祖父就压垮了他的父亲,先摧残了他的精神,然后摧毁了他的健康。”她的母亲决定,“她的儿子绝不能这样。她的丈夫已经被毁掉,现在她的儿子一定要胜利。”大卫·哈伯斯塔姆描述道。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汽车王国的家庭就像中国古代的帝王后宫一样,存在着如此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你会问:这是真的吗?那么且再去看看洛克菲勒家族的历史。老洛克菲勒的儿子就像小福特一样身体不那么好,意志不那么坚定,他交上好运,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并没有想要将自己建立的巨无霸石油帝国交给家族人员来打理。他的儿子得以不用费神去在商业领域对抗自己父亲的巨大荣耀与巨大阴影,而只是打理家族的基金会和慈善事业。但是,洛克菲勒同样有了不起的孙子。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中有杰出的能源大亨、银行家和副总统。
当然,这多少有点危言耸听,并不是所有大亨的儿子都难堪重任。小托马斯·沃森比起他的父亲、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而言就毫不逊色。
本质上西方私营企业在最初面对接班人问题时和中国私营企业并无二致。创始人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后辈能够将自己开创的光荣继续下去。但是现实教育人们,事情并不总是按照理想的状况在运行。一个企业王国的开创者,他的后代可能对哲学、音乐或艺术更有兴趣,甚至可能只希望当一个快乐的花花公子。这又能如何呢?维特根斯坦的父亲还是奥地利最大的钢铁公司的缔造者呢,但他显然对工程缺乏兴趣,而对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有天分。一个更近一点的例子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更愿意当个音乐家,而不是去听金钱作响。
一个聪明的方法就是将家族公司变成公众公司,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而不是默默祈祷自己的孩子终于对自己的生意萌生了浓厚兴趣,愿意像创业一代那样,将自己投入其中。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之前,班克罗夫特家族就是以这种方式拥有着美国最好的报纸之一的。家族的后代中几乎已经没有人再去关心《华尔街日报》的运营,家族仅仅是拥有它、并为它感到骄傲而已。这种自豪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当默多克开出让人无法拒绝的价格时,家族中还是有人说:“去他的!咱们拥有的可是美国最好的报纸啊!”
回到中国,父辈的荣耀永远是这些财富的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他们普遍比自己的父辈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能说流利的英语——而有些杰出的一代企业家都懒得去说出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更早地见识过世界,对财富与商业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而且非常顺理成章地,他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去接班,仅仅是这些选择中的一项,甚至可能都不是最优的选项。这时候,还是听一听朱新礼对此的观点吧:何苦用自己的痛苦来让自己的儿子也很痛苦呢?
至于那些决定肩挑重担的二代,我们祝他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