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间代”的成长逻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0:5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曹寇身处的“70后”作家群被归为“中间代”,既没走向体制,也没经历过度的市场开发,经由十年沉寂,而今发声

  苏娅

  3月3日下午,以“70后”作家曹寇、路内的新书《屋顶长的一棵树》和《云中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品读会”为标志,“中间代”作为一个小说写作群体的概念进入了公众视野。既没有进入体制成为职业作家,又未像“80后”一代畅销书作者经历了过度的市场化开发,以“70后”一代为主体的小说作者的写作大多始于网络兴起之时,经由十年沉寂,而今发声。将这样一个写作群体归为“中间代”,既是为标志身份和谈论之便,也为在对一代人写作成长的内在逻辑的描绘中,以群体的力量对抗商品化写作对个人的裹挟。

  曹寇于2003年开始写小说,当时26岁。之前在南京郊区的八卦洲中学任语文老师,因为觉得未来的日子差不多看到头了,于是辞了教师工作,搬到南京生活。“南京是一个适合静下心来写作的城市,包括它的自然物象造成的心理感受,始终有哀伤的气息,水汽很重,植物很多。它既不洋气,也不土,算是一个从容的城市。”曹寇说。

  城市的生活很封闭,但在曹寇看来,恰是这样的封闭予人自由,无所事事,于是写了一些小说发在网上交流。“城市的封闭我很喜欢,在农村所有人都是一体的,每个人的生活和行为都在他人的监视之中,一个人正待得好好的,窗口会探出个头来问:你妈在不在?”说到此,曹寇会心一笑。少年时代的阅读所建立的相对完备的知识结构大约是“中间代”可说的共性。鲁迅、周作人、汪曾祺、加缪、卡夫卡、胡安·鲁尔福是曹寇喜欢的作家,而在文学气质上为其托底的则是旧体诗和唐宋传奇,中国文学的“抒情性”传统,对曹寇影响至深。“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就有意避开这些影响,想把自己腾空,把所有的经验和对文学粗浅的认知腾空,就简单地作为一个会写字的人来说一个事。我不想感觉自己的身后站着一群死了的大师,被他们捏着,试图说出他们的话,你不仅说不出他们的话,你空荡荡地独立地杵在这儿说话就很好。”曹寇说。

  《屋顶长的一棵树》收录了曹寇的十五篇短篇小说,无论是“我”、邱女士、王奎、乡镇混混,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其惯用的白描手法、于枯澹的行文中隐现的抒情性,在翻译体句式盛行的文坛,显得新鲜、乡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