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晓光:制约进口天然气的主要问题是气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4: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秀强
“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深化产品价格改革”写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是重要改革议题之一。相对于其他资源产品,气价改革已先行一步试点,但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仍需快速推进。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率先在广东、广西两地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改革路线是由“成本加成法”向“市场净回值法”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勘探开发公司高级顾问童晓光认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种化石能源碳排放量有着较大差别,天然气排放量最低,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是迈向低碳经济的桥梁。”
“目前制约天然气进口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气价较低,尚未建立起由市场定价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只有解决了气价问题,进口国外天然气的方针才能得到较好地实施。”童晓光如是说。
天然气开发需要“两个结合”
《21世纪》:从能源产业发展层面看,发展天然气有怎样的必要性?
童晓光: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已经达到共识。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和石油都低,在中国能源需求量快速增长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改善能源结构的大前提下,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是我国近期内迈向低碳经济的桥梁。
但与世界相比,我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最低,占4%左右,而世界平均占比是23.8%以上。在我国能源结构中,70%以上是煤炭,18%左右是石油。
《21世纪》:现有的国内和国外资源条件,是否具备大规模天然气发展的条件?
童晓光:我国发展天然气产业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即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结合,国内天然气和利用国外天然气相结合。
国内天然气有一定增长潜力,但业内专家对潜力增长估计不同。2011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刚刚突破1000亿立方米,近年来天然气产量上升速度很快。即使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非常不容易,但仍然满足不了国内消费增速。
国家发改委提出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2600亿立方米,有9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要进口,届时对外依存度将达到30%以上。除30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外,未来4年国产天然气需要增加400亿立方米。这个任务就很艰巨。
《21世纪》:中国进口天然气的形势如何?
童晓光:从世界范围看,截至目前,世界天然气的资源潜力已超过先前的认识,全球至今仍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业内专家分析预测结果认为,2030年中国理想的天然气消费量目标为5000亿立方米,而届时国内产量大致为2500亿立方米,还需从国外进口天然气2500亿立方米。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天然气需求量下降,美国页岩气的高速发展和全球范围内LNG大量投产造就了大规模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好时机。
但是制约进口国外天然气的主要问题是气价,只有解决了气价问题,进口国外天然气的方针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21世纪》:美国因页岩气开发解决了天然气对外依赖,我国是否具备页岩气发展的条件?
童晓光:目前,国内对页岩气的认识差别较大,石油界的专家相对比较保守。能源主管部门提出的指标是,到2015年页岩气达到65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800亿立方米。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提出2020年页岩气达到10000亿立方。对于这样的发展目标,我认为很难完成,甚至是天方夜谭。
《21世纪》:我国目前页岩气的勘测情况如何?
童晓光:国内页岩气地质条件最好的在四川盆地,属于海相地质。页岩气位于山区,问题就出现了,一是页岩气压裂技术需要大量用水,山区缺水;二是压裂需要大型压裂设备,山区交通不便利,作业难度大。
现在国内正在做页岩气资源的调查评价和有利区优选,资源肯定会有,但地质储量以及可采储量尚没有确切的数字。目前页岩气制定的目标有一些冒进。
煤层气就是一个例子,煤层气2015年规划目标是300亿立方米,一半依靠井下瓦斯产量。我国煤层气产业是从1996年正式起步,后被纳入国家科研重大专项。虽经15年的发展,但总体上处于初期发展阶段。2010年地面抽采和井下瓦斯只有约100亿立方米。
低气价模式不可持续
《21世纪》:2011年国内天然气进口量超过30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82.3%。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至24%。随着中亚天然气、沿海LNG进口规模增加,高气价倒逼国内气价改革。
童晓光:国内气成本低,进口气价较高,两者混合后价格有所降低,现阶段石油企业可以承受。但从经济利益上看,不进口要比进口好。随着进口量增加,这种价格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去年底,西气东输二线进口中亚气达到新疆霍尔霍斯口岸价为2.46元/立方米,加上至少1元/立方米的管输费,到达北京的门站价格在3.5元/立方米。而北京民用销售气价是2.05元/立方米,每方天然气亏损1.5元/立方米。这一差价由石油公司承担。
如果每年进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亏损将超过450亿元人民币。如果进口量达到2500亿立方米,亏损也将超过3000亿元。所以气价问题不解决,引进国外天然气的方针就很难实施。
发改委确定广东、广西两省(区)最高门站价格分别为每千立方米2740元和2570元。广东供气主要依靠LNG,气价之所以偏低,是因为中海油进口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时,原油价格20美元/桶,气价与油价挂钩,最高气价不超过25美元/桶。现在卡塔尔进口液化气就要达到约4元/立方米。
《21世纪》:国内较低的天然气价格对天然气生产、消费以及进口谈判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童晓光:国家现有定价方式主要考虑物价稳定,考虑对CPI影响,但不尽合理。低气价存在国家补贴不合理的问题,相当于财政补贴了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反而得不到。因为农民很少用气。
由于气价较低影响石油企业开发积极性,中国在国际天然气进口的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以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为例,因为价格问题历经6年谈判不能达成共识。
目前,国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已经达成共识,随着进口气量增加,气价不得不调整。
气价应该由市场决定
《21世纪》:发改委选择广东和广西两地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天然气定价由“成本加成法”向“市场净回值法”转变,您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童晓光:天然气价格最好由市场来定价,市场会自行调节供需和价格,但现在只能一步步做。国内气价总由政府来调节,地区之间有差别,比较复杂,但总体上价格偏低。这是非常落后的做法。
《21世纪》:放开气价的顾虑是什么?
童晓光:政府担心放开气价后,带来市场和价格的动荡。实际这种顾虑是不存在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最低10美元/桶,我国原油价格顺利走向市场。一直以来,国家部门表态择机推出天然气价格改革,但这个时机把握不容易。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比中国还低,气价改革将提高气价,这也是事实。这是因为天然气不同于石油,没有形成世界统一的价格,全球大致形成了亚太、欧洲、北美三大市场,亚太地区价格最高,欧洲较低,北美最低。
《21世纪》:煤价与气价的关系是怎样的?
童晓光:要进行气价调整,一个重要因素是合理、科学地确定煤价。目前的煤价偏低是因为没有考虑煤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中国年产30×108t以上煤的产量过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很大,已达到不科学、不可持续的程度,代价是很大的。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并把它计入成本,煤价应该会提高。这样做就会使气价与煤价的差距缩小,为利用天然气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