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斯柯达向何处去:范安德遥指电动车与中国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4:1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徐锋

   随着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陆续公布2011财年业绩,“谁是全球老大?”的争论正在持续发酵。

   根据最新消息,通用汽车去年全球总销量达902.6万辆,在2009年破产保护之后不到3年内,再次成为全球销量最高车企,大众816万辆超过丰田成为全球第二。

   数据一经公布,业界舆论大哗。由于通用把上汽通用五菱的130万销量纳入其报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只拥有上汽通用五菱44%股权的通用,不能把前者数据纳入自己麾下。虽然通用号称重回全球第一,在业界眼里,真正可怕的是大众系。

   2006年大众汽车董事长文德恩首次宣布“2018年称霸全球”的战略,并把竞争对手瞄准丰田。在文德恩看来,丰田不仅是当时全球老大,而且在汽车下一轮的新能源竞争中,丰田依靠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抢得了先机。

   目前大众跟通用全球销量只差不到90万辆,而且这是在通用把只占44%股权的上汽通用五菱130辆销量纳入财报的背景下的差距。业内普遍认为,手握九个品牌的大众成为全球老大,只是时间问题。况且整个大众系正在围绕电动车,在新能源战略上全面对标丰田。

   布拉格宣言

   1月10日,布拉格当地时间下午三时。斯柯达汽车全球总裁范安德博士在斯柯达总部召开的全球媒体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布斯柯达电动车战略“E-Line”。在去年上海车展上亮相的绿动版明锐电动车将在捷克进行试驾,测试车队会为电驱动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这也是范安德从大众中国区总裁调任斯柯达一年后首次公开露面。“绿动版明锐电动车充分展现了我们品牌的价值,既展示了车子高效移动性,又达到了我们保护环境的目标。它充分展示了我们在电动车领域的先进技术,是我们整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里程碑。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是与上海大众共同合作的。”

   在介绍完电动车发展的前景后,范安德话锋一转:“就在前不久,中国政府也开始发展混合动力技术,这是个重要信号。”

   据范安德透露,斯柯达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预计将在2014年上市。斯柯达目前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研发电动车的部门,聘用了22名专业工程师开发量产车型。2011年下半年,斯柯达已经对10辆明锐(combi)电动车原型车进行了路试。该款车一次充电可行驶15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35公里/小时。

   由中国鼓励发展电动车政策引起的电动汽车开发,正在倒逼全球汽车巨头从观望转为跟进。2009年大众提出名为“蓝驱(Drive blue)”的电动车战略,开始纯电动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两条路线的研究。斯柯达E-Line正是大众这一战略的延续。

   蹊跷的是,大众早前提出模块化战略后,大众和斯柯达,甚至西亚特品牌之间平台技术共享,已经成为大众集团董事会的共识,电动车技术也不例外。此时范安德突然提出独立的电动车战略,意欲何为?

   记者把“斯柯达‘E-Line’和大众电动车战略‘Drive blue’有何区别”的问题抛给范安德,得到的回应是“我们还是有区别的”,具体区别没有介绍。

   电动车提上日程

   一直以来,外界以“平民版大众”称呼斯柯达。根据文德恩2018全球称霸战略的要求,大众届时除了要全球年产销量达到900万辆以上,品牌、技术等层面也要提高一个档次。

   在技术的大众、科技的奥迪的定位已经得到认可后,斯柯达如何跟上大众集团整体的发展要求,是范安德新官上任后首要考虑的问题,范安德并不满足于大众跟随者的角色。有人评价——布拉格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日前,记者前往大众中国总部拜访斯柯达中国区总裁马克思。“你对电动车发展怎么看?”马克思上来就问。

   得到“一旦中国政府同时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车的商业化恐怕要延后”的答案后,马克思回应得很干脆,“不管全球其他汽车公司有什么动作,我相信大众有自己的战略步骤。电动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来了,在欧洲,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技术主要在价格和服务上有空间,改进技术和服务符合用户需求,中国也一样。”

   去年12月10日-11日,斯柯达混合动力昊锐进行了中国路测,从上海至北京一箱油跑了近1300公里。这让马克思兴奋了好一阵子。丰田已经占领中国混合动力舆论制高点,混合动力版昊锐闯过技术关,将给大众系下一步反扑做准备。

   斯柯达号护卫舰

   范安德宣布“斯柯达计划两年内量产电动车”,混合动力也在同步商业化,目标显然不是为了多卖几千辆车。提高斯柯达品牌知名度,同时全面推动传统发动机车型销售,唤醒这个一直不温不火的捷克汽车公司,才是他的真正意图。

   2011年斯柯达全球年销量仅有80万辆,其中中国22万辆,只在欧洲部分地区和中国销售。2011年大众集团高端品牌奥迪年销量已经超过100万辆,作为一款量产平民车,斯柯达的定位跟规模远不成比例。

   如果说大众品牌是整个大众汽车的旗舰,斯柯达则是护卫舰,在大众模块共享战略指导下,斯柯达如能从现代、通用、丰田等直接竞争者手中抢到更多市场,会大大减轻大众品牌的压力,所以谁掌舵斯柯达至关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文德恩把范安德,从大众全球业绩最好的中国区调到捷克的原因。在文德恩眼里,范安德无疑是带领斯柯达走出捷克的最佳人选。

   范安德在大众内部以铁腕著称,要让斯柯达走一条独立的途径,在他看来必须确定更清晰的市场定位——西亚特是热情与奔放,斯柯达是灵活和性价比,大众是更高一级的家庭车。

   马克思告诉记者,“斯柯达在大众集团不是技术上最强的品牌,但是性价比最好的,我们还有很大提高空间,斯柯达定位就是性价比高,能给用户提供很好使用空间的家庭用车。”

   因此范安德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斯柯达LOGO改了,新标更简洁和年轻。2011年年中,为呼应大众董事会提出的2018年称霸战略,范安德提出了斯柯达2018年战略。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届时全球年销售达到150万辆,依托着富有传奇色彩的中欧品牌的成功崛起,斯柯达汽车重点将在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最具活力的市场的扩张。

   马克思“中国说”

   让斯柯达符合汽车越来越年轻化的消费趋势,跟上现代、日产、通用等公司在中国的步伐,是范安德的两点重要部署。“中国业务是斯柯达成败,也是大众集团业务结构是否平衡的关键。范安德最看重的也是中国业务。”斯柯达相关人士透露,范安德上任后对马克思的支持确实很大。

   范安德2005年接手大众中国区总裁时,大众品牌正遭遇通用、本田等厂商的夹击,产品更新滞后导致市场占有率连年下跌。通过加速产品引进和部分自主开发,通过增加进口车品种来拉动大众品牌。五年来,范安德在各种博弈中,不仅让大众销量止跌回升,更把“技术的大众”口号传播了出去。离任前范安德已经把中国区年销售做到了200万辆,斯柯达品牌正是其在任期之初引进中国的。

   37岁的马克思是范安德上任后,从戴姆勒商用车(中国)公司挖来的,目前带领斯柯达中国区十几个人的团队,“2012年的主要工作是品牌推广,让斯柯达进入一个新层次;继续团队本土化,协助上海大众引进更多新产品。”马克思介绍说。

   文德恩一直强调,斯柯达品牌是大众品牌的补充。中国目前是斯柯达全球第一大市场,2011年销售22万辆,基本演好了补充者角色,不过进一步发展的天花板也已经出现。

   进入中国六年来,斯柯达只有生产和销售隶属于上海大众,精于卖车而疏于品牌等基础管理,导致很多中国消费者不清楚斯柯达定位。上有大众,下有西亚特,夹在中间的斯柯达到底是什么?怎样去补充大众?是成立中国区后,马克思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斯柯达在中国只销售三款车型,2013年将投放五款新车,马克思希望通过提高产品投放频率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不过马克思个人认为,“占有率还不是最重要的,用户认同和品牌认知更关键。”

   因为斯柯达和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有重叠:斯柯达在东南沿海是卖得最好的。华南和西部在不断扩张,晶锐、明锐车型在这些地方才刚刚打开局面。这样的销售格局,没有像大众集团规划得那样形成很强的互补。

   “现在斯柯达在中国一线城市销售势头不错,在二三线市场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很多品牌活动会进行。”马克思补充透露,去年斯柯达第三季度和同济大学合作调研发现“网络营销更接近客户,有趣传播更广泛”,这对斯柯达是一个重要方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