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投入更需要公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4:3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祝乃娟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中国就明确提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如今在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实现了惊人式增长之后,此前“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的相关解释再也无法搪塞教育经费占4%的目标实现。
坦率的说,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个目标,要想能够实现,还需要很多制度保障同时推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财政预算改革。现在,政府预算改革的推荐速度依然略显缓慢,绝大部分的中央机关部委每年会公布一个支出总额,地方政府也是如此,在一些改革先锋的地区比如广州等地,网上可以供市民查询政府部门的预算与支出。
如此,人们依然无法清晰地看到政府每一笔钱都具体花在了哪里。在这一点上,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在2010年开始公示出每月的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这种做法是令人激赏的。我们认为,将政府支出细化到细目,增加小分类,并不存在太多技术上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决心以及希望接受社会监督的勇气。
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应该怎样配置这部分经费与资源,如何做到公平与合理,都需要政府预算改革透明化来保障。如果不这样做,在软约束下,教育经费就有可能会被滥用、使用效率低下,社会上需要得到教育资源的人群与地区依然是得不到改善。比如学前教育,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的机关幼儿园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惊人,而另一方面,民间学前资源严重不足,财政投入小得可怜令学前教育弊端百出,幼儿园入学难、不得不把小孩送到没有“牌照”的幼儿园等现象屡有发生。
就区域而言,目前教育资源也过分地向大城市集中了,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难以满足地方的教育需求。在这一点上,教育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参照医改那样,在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城市,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甚至办成高端的学校都可以,至少它们可以满足一部分有条件的富裕家庭的教育需求。而政府财政就可以更多地投向到偏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这的确需要一个全局性的很好的统筹机制与支付转移,需要中央决策者从宏观的视野出发,确保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此外,政府预算改革及其透明化,更是不可或缺,只有人们明确地看到了教育经费是怎样开支,人们才有继续讨论其合理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