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能源管理革命360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一个老牌钢铁企业似乎是固步自封的停滞品,但对于2011年的武汉钢铁集团来说,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
未来武钢本部还将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与其他地区的分厂信息协同的问题。
◎本刊记者 王赵宾 | 文
今年2月的一天,武汉钢铁集团(下称武钢)的龚师傅接到通知,他所属的炼钢厂未来每吨炼钢的用水量将被减少20%,且如果超过规定限度将被追究责任。这让在武钢工作了近30年的老龚大为不解。事实上,一项旨在监控、优化能源管理的工程,一年前就在武钢播下了种子。
这是一场涉及武钢制造、设备、能动等部门的能源革新。一个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将从能源数据的采集、监控和管理3个层面对武钢的能源利用进行跟踪与优化,从而提升武钢自身的效益水平。武钢工程管理部指挥长张汉欣表示:“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把能耗降低1%~2%,未来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与宝钢、首钢两家新建的钢铁厂相比,武钢原有的老设备成了推进能源管理系统的一大难点。一年来,武钢如何推进它的能源管理系统,又是如何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未来它还将面临怎样的难题?
二月革新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的耗能不可小觑。据了解,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总成本中,能耗费用竟占了总成本的20%~35%。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在2009年7月份专门发布了《关于印发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EMS),力求实现节能减排的突破。
国际金融危机是国内钢铁企业进行能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契机。面对钢铁行业的整体亏损,钢企纷纷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
以“信息化对抗危机”成为2009年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探讨的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协会、各大钢企都将如何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融合,看成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手段。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也被看成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新突破口。
而张汉欣则对能源管理系统降低能耗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用它就相当于把抹布里的水拧干,使资源物尽
其用。
十多年前,武钢曾进行过一次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但以失败告终。“当时,武钢在能源平衡、能源计划以外,把能源所产生的能耗数据都提出来了,但主要是数据需求量跟不上;另外,也没有人用。”张汉欣总结道。由于设备不断更新,而新的数据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于是这一系统逐渐被遗弃。
在节能的倒逼以及十年前的教训下,武钢开始了长达两年关于能源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调研、论证。他们曾走访了山东济南钢厂、湖南湘潭钢厂等企业。
去年2月17日,成为武钢能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当天,工程管理部召开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开工会。包括工管理部、制造部、能源动力总厂、设备部、财务部等部门的负责人。由此,这个预计投入1.3亿、建设周期为两年的项目正式启动。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该项目要在两年内完成,届时会做检查,而武钢也力图及早完成。
如履薄冰
随后几个月,项目部开始现场走访、方案设计、设备招标、采购,一切都在逐步推进,前行中似乎顺风顺水。
但在去年7月份具体的实施当中,却出现了问题。
由于能源管理系统的参与者涉及到制造部、能源动力总厂、设备部、氧气厂、炼铁厂、炼钢厂等众多部门。同时,数据采集又包括:电力系统(电压、电流、频率、发电机的负荷、开关状态、电压器的温度报警、故障信号);气体管理(冷轧厂、煤气厂、管网流量、压力、热值、一氧化碳的含量、相关调节阀);热力系统(蒸汽、热值、压力等)。在众多部门以及提取指标间,又夹杂着不同年代的设备,这让现实情况错综复杂,难度大大超出了设计者和管理者的预计。
对此,作为能源管理系统设计者之一的吕文学深有体会。
吕文学是武钢工程技术集团的负责人之一,他介绍说,武钢早期建设时选的有些设备厂商时间久,技术也比较早,所以现在利用PRC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可能就要涉及到对原有设备某些程序的修改,但由于设备运行时间长,就需要原有的设计厂商、单位来配合,不过目前有些厂家已经不存在了,这样技术问题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解决。
这恰恰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这些早期的设备不一定能装载他们设计的通讯卡。而新建厂的设备由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可能不存在这种问题。同时,对设备系统的修改,有些必须等设备年检或者定期维护的时候停下来,才可以进行,这样也会耽误很多时间。
吕文学颇为感慨,“以前设计的方案没有那么细致,但现场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为了把现场的各种情况弄清楚,那段时间工作量相当大。”
事实上,比老设备带来的阻力更大的还有管理机制的改革。新的能源管理系统必须有机制、工艺流程上的相应改善。而这最终会涉及到一些机构、组织架构的变革,所以在推广和实施中,各个厂都在犹豫。
在张汉欣看来,与10年前相比,人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改变,至少管理层已经接受。不过,管理层接受,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尤其是一线人员。比如,在一个水站有3个人,三班倒,他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看看阀门,但是岗位很重要。如果有了能源管理系统,无人值守,这3个人可能就得下岗。同时,系统的监控功能,也将使像调度司机这样的一线人员失去某些权力。
以前,其他人拿两条烟就能让调度司机随意调动车辆,而管理者却不知情。为此,武钢的纪委书记曾大伤脑筋,专门找到张汉欣,让他想想办法。如今,车上装了定位仪,便在系统上有了显示,随时都能清楚监控。如果在工作时间,车辆两三个小时停着不动,就要追查原因。同时,有些指令完全是系统来操作,也杜绝了很大的人为因素。
虽然麻烦和误解不断,武钢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正在试图慢慢消除。
看不见的手
“上了能源管理系统,到底能给武钢带来多少效益?”总有人用这句话质疑张汉欣。
虽然1979年就进入武钢,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张汉欣也只能给出三个字:“不好说。”他解释说,因为信息化这么大一个平台,不去用就是白搭。而用了信息化,就得把多余的人员减掉,公w司却不让。这就是系统能够解决的问题。
据张汉欣预计,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后能耗将降低1%~2%。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目标。同时,在武钢的能源调度室,能够清楚地看见现场设备能源的实际消耗情况,解决了看的问题。通过能源管理系统,人们能够看到400多张可以相互转换的实际图像和数值。
此外,由于武钢前期有一个大的ERP系统,包括销售、材料设计,技术、工艺标准。而能源管理系统是这个大系统之内的一个子系统,这跟整个ERP系统集成,保证了能源数据采集直接连接到公司主管网,从而保证了数据安全。
而数据的便捷、准确成了提升管理的基础。比如,用电有电表,控制阀门的地方有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PRC系统采集。正因为如此,对于电的监控将变成毫秒级。届时,管理者需要哪个时段的数据,都可以看,也可以精确到毫秒。
有了精确的数据,对于能源的管理才能做到精细化。因为能源必须根据生产来设计。比如,生产技术部门做出一个生产计划,其中包括铁、钢、焦炭的数量。而能源管理部也能根据这些数量算出所需要的煤气、电、水等能源,从而实现生产中的能源平衡。
但在这个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也是随时变化调整的。比如,轧1吨钢原来凭经验需要消耗1吨水,但通过数据积累分析,确定不需要1吨水,只用0.8吨,那生产部门用水量的指标就要减少0.2吨,如果超过这个指标,则说明生产当中漏水了,或者轧钢时间延长了。如果消耗的水在限定的范围以内,说明消耗降低了,可以再分析是不是0.8吨水,或许还有节约的空间。
通过数据搜集分析,进行能源优化调整,是能源管理系统最关键的功能。目前,武钢正在做这件事情。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武钢设计部和管理部就曾对资源计划和协调进行过讨论。
电力协调是武钢必须考虑的一件事。因为武汉的夏天,经常闹电荒,整个武汉市都会出现电力紧张,所以市供电局要求武钢进行电力限峰。
这无疑给武钢的管理者们又出了一道难题。该限哪个厂的电?既要保证生产,又要保证产量和质量,同时又要把峰值限定在供电部门要求的水平,否则便会出现拉闸限电,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过去,作为能源系统管理者,张汉欣凭经验去调控。印象中某个轧板厂不太重要,就停它的电,但有可能这个轧板厂正在生产重要的钢板,一旦停下来损失就比较大。
在吕文学看来,如何调动电力、平衡峰值成为管理层考核他们系统设计部门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监测用电的负荷,并进行适当的调解,是我们最关心的数据和功能。”他说。
另外,除了电就是热力系统,像煤气的生产和供应,如果利用不了便得放散,就太浪费了。如今,能够直接在大屏幕上看到煤气放散量有多少,同时又知道其他地方恰好需要,这样通过总调度室的管理人员操作,就能及时做到平衡调度。
推波助澜
如今,武钢的能源管理系统仅仅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截至去年12月31日,武钢能源信息系统已经搭建好了两个平台,一是数据采集网络平台(去年11月前完成);另一个是信息监控平台(去年11月中旬完成)。
据吕文学介绍,今年武钢的任务就是把现场采集的数据实时地展示出来,到2012年底,实现能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
在进行项目实施前,武钢曾派人参观过国内一些能源管理系统做得好的企业,从中总结经验和得失。与宝钢相比,武钢承认有一定的差距。
吕文学表示,我们现在做的是一期,包括自动化建设情况,集热条件还没有全部到位,而宝钢从2000年开始就在陆续完善。我们在仪器仪表改造这一期还没有做,主要差距就在这里。
随着武钢能源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他们将会根据生产和能源建设供应情况,做一些动态的调度指导。目前,武钢能源管理系统的项目部,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数据的搜集,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根据数据来调度能源分配。未来可能通过系统分析做一些智能化的预测和调度。
这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要做到动态调度和预测,无人值守、现场数据需求量的增加,对于设计部门而言,还要补充采集一些现场的数据,这些工作就需要相关部门同步去做。与此同时,就是让生产部门的资深调度管理人员与计算机运算结合起来,增加知识库,使能源管理系统更加实用。
据吕文学预计,今年10月份武钢的能源管理系统会成型。不过,他认为能够让系统实现全面调度,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抢出来的事情,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模型设计。同时,还需要和武钢生产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磨合、试验,这样才能逐步的验证和完善。
而未来武钢还将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与其他地区的分厂信息协同的问题。目前,武钢所实施的能源管理系统只包含武汉市青山区本部的厂区—武钢本部,而新兼并的柳钢、昆钢并没有采用这一系统。这也是国内多数大型钢铁集团进行能源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