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行业税率是否上调存争议烟草总公司日赚3.2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14:03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制图任萍

  提及垄断和暴利,你会联想到谁?是接连爆出天价酒、团购房事件的“两桶油”,还是店大欺客非议不断的几大银行?如果不是兴业银行的一份定向增发公告,公众对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利润水平仍然知之甚少。

  殊不知,这家央企的吸金能力与国有大行和中石油这些 “巨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还将中国银行和中石化远远甩在身后。 3月5日,兴业银行一纸公告掀起了参与认购的烟草总公司的神秘面纱:从其日赚3.2亿的成绩看,如果上市可以稳坐国内第四把交椅。

  一直知晓烟草行业是利润高地,却不曾设想富贵至斯。

  暴利“航母”浮出水面

  据兴业银行公告披露的中国烟草总公司2010年经审计的业绩显示,公司总资产9699亿,股东权益8032亿,当年的营收达到了7704亿;公司净利润实现1177亿,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4.7%。

  如果是以2010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对比,中国烟草总公司当年净利润总额略逊于工商银行的1660亿、中石油的1507亿、建设银行的1350亿,屈居第四。

  对于这个公布的数字,烟草行业专家周阳敏则认为,1000亿还是被严重低估了。据他判断,利润总额大概是在3000亿到4000亿,“近二十年来烟草实际上每年的利润增加幅度都很大,基本上每年30%-40%的增长。 ”

  根据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烟民数量3.5亿人,以此计算每个烟民每年为中国烟草贡献336元的纯利。

  记者注意到,发展迅猛的烟草公司近年还携巨额资本开始蠢蠢欲动进攻各个行业。2008年中国烟草专卖局旗下的中国烟草学会,顺势成立了新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涉及房地产、金融、住宿餐饮、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专业,欲在多个领域分一杯羹。

  “目前要探讨如何让多元化投资真正成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烟草专卖局某领导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烟草公司多元化发展进入整合优化的阶段。而一路高歌狂飙突进房地产业赚取更高利润显然是烟草公司所谓“多元化”的重要战略。

  一个有标志性的举动是:甚至是在国资委“劝退”央企的非主营资产时,资金雄厚的烟草公司仍然逆势挺进超高利润的房地产业。 2009年8月,在南昌召开的全国烟草系统房地产业管理与整合研讨会上,新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吴益还透露了国家局考虑搭建烟草系统房地产业整合平台的信息。

  一个暴利行业依靠着暴利所得,进驻另一个暴利行业,以期获得更高的暴利——虽然烟草公司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在这个逻辑里,公众却太像是局外之人。

  行业垄断地位特殊

  那么,究竟是谁给了烟草公司这样财大气粗“滚雪球”的底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将烟草业置于国家的严格控制、管理之下,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这一政策性垄断行业完全排斥行业外的经营与竞争。

  而不同于其他行业所谓的垄断,烟草行业在经济形态上仍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

  “从某种程度说,烟草行业的垄断痼疾更难去除,其他垄断行业如电信、铁路、电力等都不是政策性垄断,而是技术上、经营上的垄断,烟草行业因为有专卖制度,作为垄断行业确实特殊。 ”业内分析评价称。

  1997年7月3日,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范畴,所规定的内容与《专卖法》相对应,进而使《专卖法》的内容更加充实具体,《专卖法》的规定得到更好的贯彻。

  业内人士认为,两者虽然是中国烟草专卖的法律基础和执行依据,却是建立在烟草专卖这一被称为“政企不分、工商一体”的制度基础之上的。而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已废除了专卖制度。

  2O世纪8O年代中期,日本对外开放烟草市场,并对日本烟草株式会社实行了股份制改造,随后亚洲的韩国、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相继开放烟草市场;进入90年代以后,前苏联地区、东欧、中亚及西欧地区相继有27个国家开放了烟草市场,政府放松了对烟草工业的控制,对原国有的烟草工业实行了以股份制或出售为主要方式的民营化改革。到目前,已有保加利亚、泰国、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宣布准备在近几年对其烟草工业实行民营化改革。

  包装警语力度不够

  公开数字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居世界首位。每年归因于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高达120万,也居世界第一。

  而卷烟包装警语标识的提醒力度却仍然不够,控烟专家一直建议要求对相关规定进行修订,与国际接轨。去年8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曾下发了调整烟包标识力度的 《通知》,要求字号增大,并撤销英文警语。但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杨功焕曾表示,虽然取消了英文,替换的警语与现在使用的警语大同小异,读起来依旧绵软无力。

  但事实上,烟草产业本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成本之间存在的倒挂却一直是学界共识。烟草产业的经济利益和它造成的社会成本相比较,其净社会收益为负数。有权威数据显示,中国1998年烟草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成本基本持平并略有赢余,但从1999年开始便出现赤字,数额为24.854亿元,到2001年扩大为51.919亿元,2010年更放大到618.45亿元。

  换言之,烟草产业创造的各种经济利益远远不够弥补由吸烟造成的社会成本。那么,控烟力度为何仍然无法给力?

  烟草行业对财政贡献的力度之大提供了靠谱的解释可能性。在2012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7529.56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同比增长22.8%。

  从烟草行业为地方贡献财政收入的历年数据看,绝对额呈较快的增长趋势,增值税分享收入、城建税基教育附加、烟叶税分别从1994年的21.49亿元、32.88亿元、26.36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31.76亿元、207.37亿元、72.4亿元,企业所得税则从2002年的21.27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57.03亿元。烟草行业贡献的地方财政总收入从1994年的80.73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468.56亿元。

  加税与否存争议

  这样大的一块税收蛋糕带来的现实诱惑,似乎让所有关于控烟的话题都陷入左摇右摆、举棋不定的困局。据了解,目前烟草行业的税率大约在50%左右。这是在原来比较低的水平上,近年来做的屡次上调的结果。

  而依据国际上的研究数字,烟草税上升10%,烟草需求量会下降4%。于是有学者提出,中国虽然已经逐步在提高,但50%的上限与其他一些烟草大国相比,仍然偏低,还需要进一步调高。

  “很多发展国家对烟草收暴利税,正常情况下烟草收税也在70%-80%,而我国才仅仅在45%-50%,现在这两年已经到50%左右了,以前是40%,甚至有段时间还在30%左右。所以我们和正常水平下的税收相比,我们还差了20%-30%,这是跟烟草公司本身高额利润远远不相称的。 ”周少敏直言道。

  但对于是否应该加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孙钢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中国烟草总公司实际上是国有全资子公司,除了向国家交税,更要上交利润,因此这1000多亿的利润有多少以税费的形式,又有多少以利润形式上交,结果是一样的。

  “另外中国目前从烟草种植到烟草零售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不断提高税负,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企业和烟农的利益,尤其是云南这样的烟草大省,问题还很多。 ”孙刚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认为,尽管加税会对种烟叶的农民不公平,但考虑到长期抽烟造成的一些疾病身体上的疾病,特别是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这种受害者同样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国需要的仍是一个健康和谐的GDP,一个不带烟的GDP。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切只有当烟草的利税不再为政府所看重时,才具有了成真的可能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