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打实业牌 民间金融硬着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03: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兰香

   民间金融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3月6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解决民间金融的问题,必须打破二元金融结构。

   “主要是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一方面允许民间资本入股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另外一方面允许民间资本建立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在银行业引入更多竞争机制。”李庆云表示“。

   此外,他还强调,必须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实业的氛围,才能真正解决民间金融失范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踏踏实实做实业”

   《21世纪》:近几年,民间金融特别活跃甚至泛滥,也引发一些地方全民放贷、企业空心化等问题,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李庆云:目前我国二元金融结构本身决定了民间金融有其自身存在的空间,但由于缺乏规范和引导,引发很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逐步将非正规金融纳入到正规渠道,即正规金融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这有几个好处,一是引入更多竞争机制,二是这类银行有天生的地方性优势,对于地方上的中小企业比较熟悉,信贷成本会低于大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三是如果利率真正实现市场化,能够给予这些银行定价权,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可以更灵活,但又不用担心高利贷,因为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也会压缩高利贷的生存空间。

   《21世纪》:放宽准入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吗?

   李庆云: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条件,比如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投机炒作的氛围不能太重,如果企业都能够踏踏实实做实业,银行自然会去服务做实业的企业,否则在整个社会心态浮躁、投机氛围浓厚的情况下,即便是中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建立起来,也不一定去支持实业,而去参与炒作,现在已经有一些这样的苗头了。

   所以,要真正解决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要创造一个鼓励实业的氛围,最关键的是货币政策必须要谨慎一些,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M2增长目标是14%,这是比较适当的。如果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为投机和泡沫打气,也就谈不上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

   “放慢经济增长”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但现在地方政府放松调控的冲动很大,如何调和这个矛盾?

   李庆云:地方政府有放松调控的冲动,是因为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的经济社会责任,事权很重,而财权不匹配,所以还是要改革分税制,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另外可增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

   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态度很坚决,包括说“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而非之前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我认为政府还应该释放明确信号,即限购政策不是一时的政策。

   《21世纪》: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

   李庆云:金融危机后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融资平台急剧膨胀,积累如此庞大的地方债务,另一方面这也是政府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果,过快的经济增长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财政资金是有限,只有通过融资平台来筹资。解决这么大的债务,首先要放慢经济增长,地方政府才有能力慢慢消化一部分地方债务,也才有余力去抓民生问题,同时不会积累新的债务。

   此外,地方政府融资要规范化和透明化,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慢慢从自行发债过渡到自主发债,可以先在一些发达省市进行,也可以进行限额管理和比例管理。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不管是对保障地方基本建设,还是完善债券市场的结构都有利,也能够真正避免融资平台的问题死灰复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