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障房:棋到中盘不容懈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07:19 来源: 金融时报

  胡萍

  记者胡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在总结工作和安排2012年任务时,两处用较多文字提到了住房的建设情况、工作的进展以及下一年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针对大家关心的保障房建设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的目标。加上去年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房在建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保障房该怎么建?如何分配?谁来出资?怎么管理?特别是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准入分配机制、加强使用退出管理等问题,事关群众利益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可持续性,尤为社会关注。

  梳理当前的住房保障方式,既有社会保障,又有货币补贴,社会保障还分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棚户区的改造等产权保障,以及廉租房、公租房等使用保障。“两会”代表委员们认为,讨论具体操作层面的办法首先要明确保障房定位以及相关制度设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住房组成员张泓铭表示,关于保障房的顶层研究一直在进行,在整个法律没有形成以前,可以遵循相关部门规章、国家规章、办法和意见等。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对保障房制度建设作出如下表述:“如果说去年2月份以来出台的各种各样的限购令是对房地产市场的‘退烧药’的话,保障房的制度建设恐怕是房地产目前问题的‘解毒剂’,这涉及到长期房地产体制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远远超出了一个建设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刘克崮则对现阶段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有一个总体构思,他认为,按人群分类,低保房、廉租房、平租房、平价房,四档覆盖低收入20%、中低收入20%,合计40%的房子可称为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事实上,相较于保障房的顶层设计问题,老百姓不外乎更为关心三点:建设、使用和管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书平委员建议,保障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充分考虑百姓的实际居住需求,让群众居住起来既舒心、又实惠。选址要结合城市的交通、道路的一些站点、节点,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使他们就业和居住范围尽量缩小。同时在建设设计当中适当减少物业日常维护的相关成本,例如,对保障性住房的公共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应不同于商品房的设计标准,比如绿化等等,降低养护成本。

  今年我国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将达到历史高位,对于如何加快保障房相关融资体制的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两会”代表委员们也积极建言献策。李稻葵认为,保障房建设和融资要跟市场结合,请投资者来监督保障房的建设和未来的使用,包括收租;另外,同整个住房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这样融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张泓铭认为,应组建一个中国住房保障主力融资渠道以解决中国住房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具体建议是建立中国住房保障银行,从而吸纳存款为住房保障金放贷,国家不收营业税也不收所得税,保持它的低成本和微利经营。

  在保障房监管方面,我们看到,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和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各地已逐步建立并将继续完善申请、审核、轮候、配租配售和公示等制度。监管正成为保障房的一道保护屏障。

  针对目前限价商品房管理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管理机构、分配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曹小红建议成立专门的限价房住房保障管理机构,明确住房保障决策机构、设立执行机构、还有监管机构;完善现价房的准入制度,一定要推行轮候制;第二,强化个人收入管理,一定要掌控真实的收入;第三点就是要建立限价房的退出机制,要加强限价房售后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超建议,政府加快保障房的立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公开、透明、公正,这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