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炮轰75%贷存比红线 银监会表态监管不淡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朱紫云

  “银根太紧了。”

  3月6日,两会政协经济界34组小组讨论刚一开始,全国政协委员、春兰集团首席执行官陶建幸第一个发言就大吐苦水。今年年初陶建幸跟三家银行行长谈贷款投放,结果银行都表示“资金紧张没有钱”。面对陶建幸的“喊话”,同一小组的银行界政协委员也坦言“银行资金紧张”。

  实际上,在经历了1月银行存款下降、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之后,市场上对放松存贷比监管的呼声渐起,以期在当前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背景下释放更多放贷空间。

  尽管被市场“炮轰”存贷比监管指标制约银行放贷,但放松监管的期待可能会落空。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两会期间多次表示,75%的存贷比考核指标不会淡化。

  随着经济增长和调控政策回归稳健,银行的贷款增长也将回归常态,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银行不得不对信贷结构做出调整。

  中小银行资金“喊紧”

  今年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7381亿元,多家机构预计2月份新增贷款在8000亿元左右。2012年银行贷款投放难、资金紧将是一种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3月6日记者会上透露,四大国有银行前两个月新增贷款合共增长约200亿元,总体来看并不存在比去年少贷的问题,新增贷款较去年同期上升。

  不过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日子并不如四大行这般好过。“现在分配到我们支行的信贷额度并不比往年多多少,信贷投放还是紧着放。”某股份制银行深圳一支行行长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7381亿元,同比少增2882亿元,是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前三年1月新增贷款均过万亿元。多家机构预计2月份新增贷款在8000亿元左右,但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张。

  对于市场对信贷投放略显“悲观”的情绪,3月4日出席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的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告诉记者:“主要是银行资金紧张问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投资需求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集团及光大银行(微博)董事长唐双宁早在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就已经给银行打了“预防针”,对于今年的金融形势,唐双宁认为今年银行贷款投放难、资金紧将是一种常态。

  与董文标在同一小组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亦有同感。“‘十二五’规划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整个经济发展速度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整体而言,放贷总量及货币的投放还是适度的。在这种基调下,与前两三年相比,企业感觉紧,银行也感觉紧,这是个事实。”闫冰竹告诉记者。

  闫冰竹认为,在资金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要根据每行的特色去调整银行的结构,“比如我们还是比较注重小微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扩大消费金融业务。我们对大笔贷款资金的投资还是持谨慎态度,当然符合‘十二五’规划要求的项目还是能保证资金供给”。

  存贷比紧箍咒

  银行方面认为,由于75%贷存比的限制,存贷比监管指标制约了银行放贷能力,而银监会则强调,存贷比指标是流动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管理资产负债,会继续坚持存贷比监管不淡化。

  尽管央行从今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这并不能令银行感到“解渴”。此外,存贷比监管指标仍是影响银行贷款增长的主要指标之一。2011年4月,银监会首次提出要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在如此严厉的考核下,银行冲动放贷有所收敛。

  但在当前信贷市场“旺季不旺”的形势下,日前交银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炮轰”存贷比监管指标制约银行放贷能力,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报告指出,无论央行下调多少次存准率,由于75%贷存比的限制,银行放贷能力仍受限制。如果存款增长乏力,贷款的增长更成为困难的事了。

  对于被交银国际批驳为“僵化指标”的存贷比监管,监管层并不认同。“存贷比指标是流动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流动性没有了就失去了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认为这个是有效的就要坚持。”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告诉记者。

  “这个指标对中国银行业非常有用和非常实际,存贷比在西方金融业并没有,但我们不要受西方影响,西方没有监管指标并不代表中国不需要。”阎庆民还认为,存贷比指标监管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管理资产负债。“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业都在修复资产负债表,存贷比指标在当前阶段有利于约束银行冲动放贷。”

  实际上,很多银行很难达到日均存贷比不超标。而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又不影响放贷,商业银行月末冲存款的吸储“大战”已经司空见惯。根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12月经济形势通报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日均存贷比超标的商业银行有64家。

  不过,在卸任银监会主席一职后,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康对其在任内推出“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比”的监管思路解读则显得稍显“平和”。

  3月4日,刘明康在小组讨论上指出,在信贷额度从紧的情况下,监管层确实发现有些银行为了完成存款指标,给客户放了1000万元,并要求客户先给银行存进一定金额,这样贷款指标也完成了、存款指标也完成了,这种状况在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是不太正常的,如果用这种手段来管理银行,就不是个好服务。”

  刘明康认为,监管层不要简单规定银行贷存比一定要达到75%,现在监管层对这个指标有一定的宽容度。“对城市商业银行,我们跟踪关注,贷存比超过五个点达到80%我们也容忍了,因为很多银行确实拿不到存款。”

  本报实习生秦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