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荣融:我知道民企疼在哪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屈丽丽

  从2003年到2010年,李荣融肩负中国国企改革的使命,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位子上干了7年。如今,身为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教授,他开始关心民营企业的成长,调研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探索民营企业的改革之路。

  国企、民企——这对经常被外界以“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进行矛盾比较的方阵,在李荣融的眼里,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状态?对国企改革、民企改革的路径探索,现在的李荣融又会给出怎样的思考?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特别对其进行了专访。

  “民”进得比“国”进得快

  《中国经营报》:前几天世行发布的报告引起了舆论对国企改革路径的探讨。作为国企改革曾经的舵手,你怎么评价这份报告?你如何评价国企私有化的问题?

  李荣融:我早知道佐利克这个人,他曾经到国资委访问过,当时他是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很羡慕中国国有企业取得的成就,甚至谈到如果美国国企能有这么大笔收入,那该多好。其实当时我们认为他访问的对口部门是财政部,但他显然知道中国国企收入占到了GDP的25% ,他知道这个部门的重要性。

  我想说的是,中国目前的现状并不是国有经济比例在大幅提高,有些文章的发表是不负责任的。我从国家统计局拿到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10年,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占比从39%下降到了4.47 %,这也就是说,在全国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只占到了近 4.5%,资产总额从占68.8%下降到了41.78%,主营业务收入从52%下降到了27.8%,利润总额从36%下降到了27.8%,从业人数从占全国的60.5%下降到了19.2%。从2006年开始,我国非国有资产的总额已经过半。

  所以说,从总量(绝对量)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据都是在上升,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得也很快,所以相对数据全都是下降的。我要说的是过去“民”也在进,民进得比国进得快,不是国进民退,这是外界的误解。

  对于国企私营化的问题,我不反对,但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我们有13亿人,步子不能太快,人家跨两步我们不能跟着也跨两步,尤其是在规则没建好的时候,这种跨法是危险的。这就像建高速公路,首先建好路,提供好规则,派出得力的交警在那站好岗,(国企的数量)自然就下降了。

  中国当前的国情就要抓紧法律法规的建设,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规则,这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当前中国规范的行业并不多。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李荣融:在我看来,我们要正确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这两部分不要搞成对立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篮球代表队”代表中国。就像美国的篮球一样,湖人队只有一个科比能行吗?它必须还得有其他的队员。

  中国队也一样,大企业影响力大了,但其背后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在支撑,没有中小企业的提高,绝不会有大企业的提高,而换句话说,没有大企业的大踏步的成长,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远不是今天。

  事实上,大中小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鲁冠球,能有一汽、二汽吗?我们的整车哪里来?像东风汽车在河北就有162个中小企业支撑,没有这162个中小企业的水平哪有东风的水平,但要倒了一个东风这162个中小企业都会受到牵连。

  作为国企,你能忘掉跟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学习的历史吗?民企的市场嗅觉比我们灵得多,我们的基础比它们好得多,但回过来我们的负担比它们重。

  我们的企业需要积累,更需要组合,单纯的国有经济搞不好,我国制定的公有制为体,私营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已经赢得这么大的成就,如果不坚持是没有道理的。现在我们这种速度往上赶,美国威胁来了,它的报告就是希望中国像东欧一样,都加入它的同盟,这是它最高兴的。

  所以,我的建议就三句话,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应该是一种“经验共分享,教训共吸取,竞争共提高”的关系。

  国企的成就都是在竞争中取得的

  《中国经营报》:有人说,今天国企的成就都是国家保护出来的,是因为占据优势资源的结果,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李荣融:现在都说央企盈利是国家保护出来的,是政策喂出来的,我说这是废话,因为这恰恰是改革的成果,没有十六大绝不会有国有企业的成长。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是保护的更多吗,当时全保护,又是什么结果?

  事实上,国企的成就都是在竞争中取得的,现在为国企出台的政策可以说没有。我在国资委任上时,曾经为300多万人的国企大集体争取一些资金,我说明年我们央企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1200亿~1500亿元,你每年给我100万~300万元,一年我就能把企业职工的问题解决掉,因为我也是工人出身,但最终一分钱都没拿到,这能说国企是受到照顾或保护了吗?

  我要说的是国有企业的成就成在深化改革,要继续保成就更要深化改革,并不是改革到此为止。我们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企业相比还是差很多,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提升。央企要跟国际一流企业比,挤进世界行列。

  《中国经营报》:从国资委主任身份上退下来,在国企改革方面你有没有什么未完成的事项?未来你认为最关键的改革是在哪个环节?

  李荣融: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最着急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规范的董事会,没有规范的治理结构,无论是董事长挂帅,还是总经理挂帅,都得倒,都是不可持续的。历史已经证明,不仅在中国会倒,外国同样也会倒,雷曼倒下如此,安然倒下同样如此,丰田是我钦佩的企业,但它问题也出在这里。

  “我知道民企疼在哪儿”

  《中国经营报》:在浙江民营企业的一次会议上,很多人推举你做“民资委”的主任,如果是这个身份,你怎么看当前民营企业遭遇背后的问题?

  李荣融:如果国务院任命做“民资委”主任,我一定当好。因为我知道它们疼在哪儿。

  对民企来说,有四个不足,第一个是信息不足,我当国资委主任时,上面开了会,我会向央企传达,让企业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但没人帮民企做这些事情。

  第二个是信用不足,因为民企历史短,银行放贷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来的,历史短,信用等级不高,当然利率就高了。但私有企业不是没有信用数据,比如交电费、水费,在技术方面的成就等等。然而,让银行做这些工作勉为其难,这些工作应该让政府来做,行业协会来做,但目前没有。

  第三个是培训学习不足,国企每年学习不少,现在素质都在提高,但民营企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第四个不足是在关键时刻政府的帮助不够,浙江资金出现困难的几个企业,帮一下过去了,不帮就倒了。国企无论如何都会有各级国资委帮一把,但私有企业遇到困难时却没有一个“委”去帮它。

  所以今天私有企业遇到的困难恰恰也是改革的问题,现在要真正改的,就要看下届政府在机构改革上如何改,同时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