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陕西要做好加减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黄杰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赵正永、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

  一黑一绿,一加一减,弹指10年间,陕西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经历了从一步一个脚印,到几何倍数暴增的路径。

  进入“十二五”,唯GDP论已是地方主政者不再奉守的不二法门,然而陕北榆林仍期待2012年经济增速高达16%,同理,为了实现弯道超车,陕西省将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目标设定为增长13%左右,超过了2011年提出的12%左右的增长目标。

  “花开之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竟折枝。”面对独特的资源禀赋,陕西省如何不仅仅借力能源化工业高速发展,同时促进特色装备制造业崛起?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先后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专访,详解陕西省平衡发展之道。

  工业化进程无法回避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陕西能源采掘业发展一日千里,正是借力能源采掘业,陕西跻身万亿元俱乐部,如何看待陕西省仍然快速发展能源化工业的局面?

  赵正永:陕西省2011年产煤约4亿吨,2012年计划产煤4.6亿吨。不可否认,正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采掘业快速发展,为陕西省早日迈入万亿元俱乐部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眼下看,陕西省的煤炭产量为山西省的二分之一不足,也仅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40%。我们知道,陕西省仅榆林一个市的各类矿藏潜在保有价值就高达46万亿元,但陕西省GDP,这两年才超过1万亿元,这也说明,依靠能源采掘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进程,在陕西省才刚刚开始,我们要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为陕西富强不遗余力。

  就能源化工业发展局面看,我们已经明确提出,要让更多的煤炭资源在陕西省内实现就地转化。热电厂、煤化工产业在陕西也才是刚刚起步,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踩刹车的时候。

  《中国经营报》:我们注意到,进入2012年,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纷纷出台了境内煤炭产量限制措施。未来,陕西省在能源采掘业发展过程中,会否也出台类似办法。

  赵正永: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已进入相对枯竭期,内蒙古有着与陕西省不尽一致的区域位势、民族特色和经济基础,因此,陕西省短期之内,至少在“十二五”期间,还不会出台对煤炭产量的限制措施。

  《中国经营报》:2012年陕西省两会期间,榆林市市长陆治原在向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及在榆林的所有央企,都拒绝向当地政府缴纳陕西省政府规定的每吨15元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对此,你们怎么看?

  祝作利:这个问题近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其实,之前神华等央企拒交,也不完全怪央企。2010年,财政部曾牵头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严查涉煤乱收费,并明确央企除了必须缴纳国务院规定的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之外,对所有其他省区没有获得国家批准而设立的涉煤收费,都可以拒交。这是央企拒交陕西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根源所在。

  央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我们未来还将探讨矿群利益协调机制等一系列围绕央企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以切实服务央企的同时,帮助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

  绿色GDP仍待发酵

  《中国经营报》:如何解读陕西省2012年设定的高达13%的GDP增长计划?

  赵正永:确定上述目标,主要依据陕西省近年来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上升空间,为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主动留有调整余地,是十分必要的,这体现了立足赶超、自我加压的要求,既是确保实现“三个上台阶”目标、进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的需要,也是确保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增长速度更包含着对质的要求,“拐弯超车”要兼顾方向、平衡和速度,一定要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一定要处理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一定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一定要更加注重民生、创建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中国经营报》:装备制造业算不算绿色?就陕西而言,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的难度在哪里?

  祝作利:我兼任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因此,非常期待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能够实现快速崛起,进而有效增加陕西省工业产业中的绿色比重。

  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是拥有广泛的下游需求市场。就具体情况看,陕西省的航空航天产业,底子厚,实力强,最具备快速崛起的实力。此外,陕西的汽车重卡、陕鼓集团、中国西电等一批重点企业,都具备区域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产业链长、辐射能力强的特点。但它们的另几个共同特点是,品牌小、产能低、融资难、发展慢。

  广义上讲,围绕能源采掘业,陕西也开始大力发展煤机设备等绿色制造业。我们不应该将绿色仅仅限定为一种意识形态,而是要深入理解绿色发展、平衡发展、稳步发展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陕西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向在哪里?如何理解经济加减法?

  赵正永:走出去是发展的必然选择,陕西省总体经济外向度低,社会影响力小。因此,我们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解决平衡发展之道的关键手段。

  2月28日,陕西省还专门成立了海外投资公司,同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保税区等特色产业区域为依托,大力实施陕西制造走出去战略。

  如何做好经济加减法,对大多经济落后省份而言,都是一道难题。我们认为,减少支出,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陕西省更多的绿色GDP仍处于发酵和培育期,期待社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