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端险引险企春心萌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杨晶晶

  有避税、避债“功能”

  近日辽宁籍全国人大代表石英在“两会”上建议,征收遗产税以调节贫富差距,引起广泛关注。而以“避税”为噱头的高端险或借此迎来“春天”。据悉,以高端医疗险为主的高端险种,具有避税、补充医疗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的关注。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外资保险公司纷纷涉足高端险市场,比如友邦、汇丰人寿、中德安联、中英人寿、招商信诺、金盛人寿等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太平洋人寿、平安健康险、泰康人寿等中资公司均开展此项业务。由于存在着销售误导、法律厘定不清等问题,中国的高端险市场尚未正式启动,目前这一市场由外资险企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避债避税”高端险

  销售人员强调:“高端险可以规避遗产税;倘若企业破产,企业主的保单不在民事债务清查范围之内。”

  “小区里有些邻居在保险公司工作,散步时偶遇,会聊聊最近有什么保险产品。他们向我推荐过‘高端险’,能够避税避债。”广东一位企业老板称。

  “‘高端险’也称‘富人险’,主要面对高收入群体。”新一站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国婷丽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高端保险产品都有一定的保费门槛,业界目前一般将年缴保费10万元以上、或者保障额度100万元以上的保险划入“高端险”范畴。高端险有两个特点,一是定位高端人群,二是险种本身保障全面、额度高。

  然而现实推介中,销售人员倾向于强调高端险“避税避债”功能:“高端险可以规避遗产税;倘若企业破产,企业主的保单不在民事债务清查范围之内。”一家外资银行系保险公司员工说。

  “确实有一些朋友冲着偷税漏税去买保险。”上述企业老板称。例如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第五条规定,被继承人投保人寿保险所取得的保险金不计入应征遗产税总额。

  “也就是说,只要是寿险都不征收遗产税。这在各国是通行的做法。”一家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介绍,寿险规避遗产税的方式如下:假设某人遗产是600万元,其去世后丧葬及家属生活费是10万元,那么其身后财产应为600万元-60万元(免税额)-10万元=530万元,继承人要缴纳的遗产税是530×40%=212万元,则继承人实际所得资产为600万元-212万元=388万元。

  如果此人40岁投保300万元终身寿险,20年交,每年的保费10.8万元,则20年保费一共是216万元,那么身后财产应为600万元-216万元-10万元-60万元=314万元,缴纳的遗产税为314万元×30%=94.2万元,则继承人实际所得资产为89.8万元(注:根据遗产税规定,起征点是2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区间的遗产税率是30%,500万元以上的遗产税率是40%)。

  “前后相差了200万元,寿险规避遗产税是可行的办法。”该负责人称。不过因为《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自2004年颁布以来,迟迟没有实施,遗产税不用避也无可避。

  这意味着,目前业内销售时所称避遗产税,只是个很好的说辞。

  此外,高端险可以保护破产人的财产,甚至有“洗钱”功能的说法,也被业内人士所质疑。

  “破产后债务、黑钱是否受法律追踪,目前界定为保险在民事官司或者纠纷引起的债务不在清偿的范围内,而涉及到刑事案件中的保单,保险公司则有义务配合法院对当事人的保险进行退保从而追回用来买保险的不正当资金,比如贪污,抢劫等所得。”业内人士解释。

  外资险企活跃

  中、外资保险公司均有涉足高端险市场,在这块小众市场上,中资公司投入的精力很少,外资更为活跃。

  “说到底,高端险还是小众市场的产品,但目前有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和上升空间。”保险公司一线销售员工陈林说。

  胡润去年发布的《2011年胡润财富报告》称,中国有96万名千万富豪和6万名亿万富豪,同比增长9.7%和9.1%,全国每1400人中就有1人是千万富豪。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富豪级别的高收入者逐渐增多,经济依靠税收手段调节的预期增强, “富人保险”产品的前景仍将看好。

  中、外资保险公司均有涉足高端险市场,在这块小众市场上,中资公司投入的精力很少,外资更为活跃。

  业内人士分析,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与公司战略定位有关,中资保险公司为扩大规模需要面对大众客户,大众客户往往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外资险企虽然没有本土优势,却具备品牌优势,多倾向于走高端路线。

  二是受客户群限制,一些外资大银行旗下的保险公司,其理财保险产品多是面向银行大客户;而中资公司面对的客户群体是普通老百姓。

  三是外资公司的用户体验更好。业内人士透露,虽然目前国内的健康险公司,如平安健康险、寿险公司如中意人寿、金盛人寿等都有此类高端医疗保险产品,但外资保险经纪公司通常更倾向于推荐外资健康险公司。

  “最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大多都是境外机构做掉了。高端医疗险很强调客户体验,国内健康险公司刚开始做,细节上很难跟上,客户体验不好,经纪公司就不倾向于向客户推荐。”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员工小飞向记者介绍。

  在北京大童保险经纪(大童网)总经理张焘看来,市面上的高端险市场并不成熟,险种数量非常少,多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真正为高端人士规划的保险产品还是很少,很多险种打着高端险的名头,其实不过是普通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设定一个高门槛吸引客人来买。这类险种并不是在针对高端人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

  “目前国内的高端险种非常少,真正称得上高端产品的仅有高端医疗险。有不少外资公司、金融机构会为外籍员工或高管购买那种人均年缴保费两三万元的全球医疗险。”张焘称。

  尽管高端医疗险是国内仅有的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高端险,各家公司在推广上依然异常谨慎。“中国的医疗环境使得这项业务风险很大。”张焘认为,由于医疗信息管理体系很薄弱,征信记录不清晰,导致操作中容易作假。

  他解释说,保险公司能够根据专业能力把高端医疗做得更开放、更简单、更有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但是客户假住院、假开药等行为屡屡发生,保险公司在经营上面临很大压力。这形成了恶性循环——保险公司为规避风险,必然在设定费率时,先行将作假带来的风险成本计算进去,于是又抬高了保费的价格。双方博弈中,谁都不会是受益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