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建设成两会焦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1 来源: 中国经营报屈丽丽
“就地平衡”煤电模式亟须打破 特高压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2012年两会,一个《关于加快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的议案》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业界谈论了三四年的特高压建设再次成为两会的焦点问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今年约有2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委员、代表提交了与特高压相关的提案、议案。这些提案、议案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将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还特别提及了“加强能源通道的建设”。
特高压:源起我国不平衡的煤电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谈到上述议案时告诉记者,“目前,能源短缺、资源紧张、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使我国在能源安全与效率、环境安全等方面均面临重大挑战。如何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民众生活品质,是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上述我国煤炭资源与消费错位布局的问题,改变当前就地平衡的煤电发展模式。”
“2011年,我国火电的装机在电源结构中的比例约为72%,发电量约81%,其中,电煤约占全国一半的煤炭消费量。我国一次能源的资源分布与能源的消费地分布很不均衡,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高达1000~3000公里,导致煤炭运输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
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煤电运输紧张的矛盾更加严峻,煤电价格循环上涨,中东部环境问题日益恶化。
薛禹胜指出,“中东部地区已无法承受更多的火电机组,过分强调就地平衡,有违低碳、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力可持续发展原则。”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薛禹胜在议案中提出,要加快我国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以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
输煤输电并举 特高压电网布局提上日程
一般来说,输电电压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的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指1000kV及以上的电压。特高压电网,就是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电网。
来自电力行业的专家告诉记者,“特高压电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以及大容量、特大容量电厂的建设和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且占地少,联网能力强。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用500千伏的交流电网,即超高压电网。”
在规划层面,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
2011年,发展特高压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
规划同时强调“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加快大型煤电、水电和风电基地外送电工程建设,形成若干条采用先进特高压技术的跨区域输电通道”。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电网开始探索建立以1000kV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2009年1月6日,国家电网自主研发、设计、建成的世界上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产,2011年12月16日,扩建工程也正式投运,成为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在评价该工程时指出,“工程连续安全稳定运行37个月,累计送电超过300亿千瓦时,已成为我国南北之间一条重要能源输送通道。它进一步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领先优势,提升了我国电工装备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