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严中有松:今年楼市新基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4:12 来源: 金融时报

  徐绍峰

  “微调”成了一段时期以来地方政府试探中央楼市调控政策底线的重要方式。

  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均已调整了普通住房价格标准;合肥、南京等城市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广东中山市“为限价令松绑”;上海更是将“上海版限购政策规定”中的“上海户籍居民家庭”,解释为“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即可以购买第二套房”……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有逾18座城市微调了当地的楼市政策。如此多的地方政府,在楼市政策“微调”上绞尽脑汁,究竟是为什么?

  地方政府的微调动力,似乎来源于中央政策的“激励”。既然中央强调,要“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那么,一些地方政府便可借题发挥,从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中,找到“更应当”倾斜和保护刚需购房者的理由。于是,假借保护刚需、实施差别化房贷和限购政策的名义,各地纷纷出台了名目繁多的“微调”政策,变相松绑楼市调控。芜湖发布的三日即被紧急叫停的楼市新政,以及上海被叫停的有关“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的“旧政新解”,都是例证。

  地方政府这些“小动作”,虽最终难逃被叫停的命运,但其在“微调”上难以抑制的冲动,恰恰也表明,持续的楼市调控,已经伤及了地方财政,并“倒逼”出了地方政府的博弈决心。

  未来,楼市“微调”何去何从?是防止调控政策“一刀切”,在“巩固楼市调控成果”的基础上,适当微调,保护刚需,释放合理的购房需求,还是借“微调”越过中央调控政策底线,通过“微调”,松绑楼市调控?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表示,房地产调控不可随意进行“松绑”,支持“紧急叫停”的决定。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也表示,现在“楼市‘限购’政策出现了明紧暗松迹象。”他认为,宏观调控政策不能松,现在不少购房人持币观望,等待调控效果。一些地方的微调政策,实际上就是“松调控”,一旦持续,极有可能导致大范围政策放松,影响政府公信力。

  然而,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认为,限购令使很多房地产商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最终受害的还是作为购房者的老百姓。他大胆预测,“就现在的房价走势来看,限购令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全国政协委员许健康也表示,房地产作为国家长期调整行业已走向关键时刻,应运行市场经济模式。他预测,地方政府生存状况很严峻,今年第一季度末到第二季度,全国经济若仍无回暖,楼市政策必将微调。如何“微调”呢?全国政协委员郝远表示,住房应该就是以居住功能为主,不是投机和投资的工具。他强调,卖房就要课以重税,无利可图,这样就会限制那些利用买房卖房为手段的人进行投资,这是用市场的办法进行调整。全国政协委员黄文仔也赞同郝远的观点,他认为,宏观调控的最好办法是从税率上进行调控以代替“限购”政策,通过税收杠杆就可防止投机行为。

  不过细心的人还是发现,赞同“微调”的大多为房地产业利益相关者,而反对“松绑”的则多为房地产业的局外人。从这个角度看,“微调”成为一些利益相关者松绑楼市调控的借口,并非杞人忧天。只是,从住建部的态度看,一方面,与中央政府调控要求不符的地方政府“微调”,都被一一“叫停”,“露头就打,绝不允许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上唱反调”的态度非常坚决;另一方面,住建部和发改委近来都表示,今年要完善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贷款优惠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看来,相关部委“严中有松”的表述,已经定下了今年楼市调控的新基调。既然是严中有松,那么,一些地方将首套房贷款利率回归基准利率,甚至出现九折优惠,就顺理成章;既然差别化信贷的微调政策实施后,并未被叫停,那么,政策的言外之意显然是,微调不是不能,而是看怎样进行微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