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保险这一隐性形象工程建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4:12 来源: 金融时报任建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保监局局长):一些城市每逢大暴雨许多地下供排水、排污管网系统会陷入瘫痪,这让人思考,一个城市既要注重地上的高楼大厦、花园绿地等“形象工程”建设,也要注重地下管网系统建设,地下系统关乎城市“命脉”,在暴风雨等关键时刻也会关乎城市形象,可称之为“隐性的形象工程”。
由此想到金融行业的“三驾马车”———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与证券业,能够为一个地方注入真金白银,动辄数亿元,甚至以百亿元、千亿元计,于是乎成为地方政府的至爱。反观保险业,一张保单几百元、数千元的资金流动,不显山、不露水,平常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正是保险,危难时刻方显身手,灾害事故面前“雪中送炭”、纾困解难。保险正如城市的地下管网,在社会正常运行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感受不到它的作用,但它却像雨果所说代表着“城市的良心”。《大英百科全书》有一段表述:“保险作为一种制度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估计的,也没有任何收支平衡表可以反映保险对社会的意义。虽然保险合约上只有支出没有财富,但是保险可能对社会经济造成的结果却有无限的价值。”
保险的核心功能在于风险管理和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险业是一个地方的隐性形象工程。有备则无患,有“险”则无惊。地方政府要重视、建设好保险这一隐性形象工程,为经济社会建立起顺畅的“排水机制”、“解压机制”,打牢“抗震地基”,为经济社会撑起一把保护伞,织就一张安全网。要善于运用这一隐性形象工程,对一些险种给予必要的、科学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运用保险杠杆机制,疏畅社会管理,平滑经济运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发挥保险“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作为保险业的经营者,也要注重隐性形象工程建设,不慕浮华,不图虚名,不必去与银行比“理财”,也不必去与证券争资金,扎扎实实地把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发挥好。不必一味盯着保费规模,也不必片面追求市场份额,去关注内涵价值,去提升服务品质,去打牢管理基础。“自胜者方能胜于人”,做好了自己的工作,突出了核心竞争力,保险业自然会迎来“水到渠成”的那一刻,成为公众进行风险管理的首选金融工具,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保险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