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日本首相致信中国媒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10:22 来源: 中国经营网

  3月1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向中国媒体投稿,感谢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所进行的援助。

  日本首相致信中国媒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3月1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向中国媒体投稿,感谢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后所进行的援助,并介绍了震后一年灾区的重建状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李明博也在日本主流媒体发表文章,对遭受灾难的邻国表达慰问,并强调两国深厚的友谊。

  对于日本首相写感谢信的做法,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认为,这与日本民族的“传统性格”有一定关系。“面对这样一场空前的大灾难,日本政府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援助,日本传统上强调有恩必报,所以作为首相多个场合通过多种方式要向国际社会表示感谢。”

  据媒体报道,“泥鳅首相”野田佳彦曾这样描述自己喜欢的名言:“泥鳅有泥鳅的特点,想学金鱼也学不会、变不了。一身泥浆,一心为国民挥汗工作,把政治推向前进,我要把这种泥鳅政治贯彻到极致。”

  日本大地震一周年

  核电站运营仍有争议

  据中新网报道,日本各地11日举行追悼仪式等活动,纪念3·11大地震一周年。日本政府11日下午在东京举行追悼仪式,日本明仁天皇夫妇、野田首相、国会议长以及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的遇难者家属代表等1200人出席了仪式。东京街头许多公司或是降半旗或是挂黑布条致哀。下午2时46分整,不少商场里也暂停营业,店员与顾客共同默哀一分钟。

  当天有大批反对核电站的民众前往国会和首相官邸游行示威。但日本经济界和中央政府仍然坚持认为当前有必要继续运营核电站。

  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去年9月27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在国民提交给原子能委员会的意见中,有 98%表示应该摆脱核电站。原子能委员会收到的意见达到约1万条,关于核电站的有4500条。其中主张“立即废除核电站”的占67%,主张“阶段性废除核电站”的占31%。

  3月1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向中国媒体投稿,感谢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所进行的援助。

   灾区垃圾无法处理

  据新华网报道,由于担心放射性物质,一些地方政府拒绝接受来自灾区的瓦砾。尽管这些瓦砾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不会很严重,而且会先进行放射性检查,只运出放射性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瓦砾,尽管不包括福岛县的瓦砾,但截至2月17日,只有青森县、山形县和东京都同意接受。

  东日本大地震在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产生的垃圾达到约2250万吨,已经处理的只有6.3%。目前灾区很多地方依然瓦砾成山,这主要由于垃圾无法运到其他地区处理。废墟未及处理,何谈灾后重建?

  日本青年会议所8日公布的对于全国市町村长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接受灾区瓦砾,不准备接受的占27.1%,可以接受的只有19.7%,而 41.4%表示“正在研究”。他们大部分对在受灾地区之外处理瓦砾表示赞同,但自己却不乐于接受。

  野田佳彦文章全文如下:

  重建之新决心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 野田佳彦 2012年3月11日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的3月11日,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值此给我国带来前所未有危机的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谨向此次地震的受灾民众,以及全世界各地遭受自然灾害的人们表示慰问。

  我们不会忘记在震灾中遇难的深爱着的家人、朋友和同胞,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贵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给予和表示出的莫大援助及深情联系。藉此,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再次表达日本的由衷谢意。

  在过去一年里,我国的灾后重建和复兴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当震灾发生一周年之际,我们必须抓住机会重新下定决心,从所面临的众多困难中不断地吸取教训。如今的困难时期,正是日本应该真正开始重建之时,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节点。

  我相信,借这场震灾之机促使日本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危机感,那么面对作为紧迫课题的灾区重建、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弃处理、灾区清除污染等工作,以及日本经济的复兴,我们就能够众志成城地作好应对。

  为了东日本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和复兴,我们曾在过去的一年采取了许多战略性对策,并在预算和法制方面作了跟进。此外,正在进行的还有诸如重建补贴金和重建特区的设立、处理各项要求的复兴厅的成立使由复兴厅负责全局的重建计划和工作。再者,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以及投放1万亿日元财政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生活空间开展除污。

  3月1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向中国媒体投稿,感谢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所进行的援助。

  目前,受灾民众和众多国民最为感到不安的是基本保障问题,即拥有工作、阖家安心度日的生活。在“开放式重建”方针指导下,正在通过实行复兴特区制度及其他措施、吸引新的国内外资金投向灾区、加快灾区产业振兴和创新,旨在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包括岩手县的大船渡市和陆前高田市、宫城县的东松岛市等受灾地区入选的日本全国的“环境未来都市”建设,便是其中之一。通过预算和税制优惠措施、放宽限制政策,利用可再生能源、兆级太阳能发电、海上风力发电,为开发紧凑都市型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和环保地区基础设施提供扶植机制。日本在节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并在革新性技术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认为,今天恰恰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开创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并与世界共同分享。

  另外,降低灾害风险(减灾)和抵御灾害措施,乃是日本拥有的领先于世界且应与之共享的智慧。把此次震灾视作“出乎意料”的事情是行不通的,这是我们从最大的艰难困苦当中学到的东西。为了重新建立起顽强的社会、建设可抵御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当前我们正在重新审视整个抗灾对策,并将从根本上加以强化。

  不言而喻,日本现今所面临的课题,在去年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发生前就已存在。曾几何时,日本一直为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再建而进行着努力。然而,这一过程时间愈久,其问题也就愈加深刻。

  我自去年9月就任总理大臣以来,向各位国民承诺,首先必须从优柔寡断的政治中摆脱出来。对国政重要课题的延误,将会给日本经济和社会、乃至日本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目前,诸多重建和复兴项目正在取得进展,这些都将成为重振日本经济所迈出的重要第一步。尽管面临着世界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由来已久的日元升值、长期的通货紧缩等难关,但是日本经济将一定能够取得复苏。

  依靠日本经济所独具的坚韧性,通过与海外伙伴的开放性合作及智慧凝聚,将会开拓出新的增长点。能源、环境、医疗、护理这些产业领域有着拉动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我认为,以包括海外直接投资在内的民间部门率先创新并投资到这些领域,就能够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大有作为。此外,不仅从商业、从促进旅游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有助于提升国际社会的对日投资意愿和行动的体制。作为其前提条件,我们将努力地向国际社会提供适时和准确的信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变成一片废墟的日本,其后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成功度过石油危机过程中建立起了世界上能效最高的经济。在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的今天,我们正在致力于重建国家的宏伟事业。但是,我们这次的目标远非仅仅停留在恢复到震前状态,而是要构建一个崭新的日本。这将是名垂史册的艰巨挑战,我们日本人必将能够获得成功。(编辑 谢振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