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实体经济靠什么去空心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1:3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是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不少经济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都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来。很多人对于实体经济的空心化现象,表达了忧虑之情。

  实体经济成为热门话题,不足为怪。2011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下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这次“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政协工作报告,都特别强调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两会”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也是关于实体经济。

  毋庸置疑,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要理解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首先得弄明白实体经济的确切含义。有些人将实体经济简化为制造业,这是一个误解。实体经济包含了制造业,也包括精神、文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一般而言,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其空心化问题,往往与虚拟经济的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密切相关。自从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并蔓延全球以来,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就一直被讨论。美国“高杠杆率”的虚拟经济导致的问题,大家看得很清楚。同样,国内部分资金越来越趋于投机,其中的危险,也为人所清楚认识。

  因此,探讨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需要正视实业基础被侵蚀的危险,但同时,也要辩证看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不可将其对立认识。那种以为要发展实体经济,即要弱化虚拟经济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一个经济体要保持稳健的发展,其根本基础在于实体经济的繁荣与健康,也要建设高效率的金融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上一轮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后,作出了深刻的反思。诸如“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成为许多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便可看出其战略性的调整。及时的调整,也是对经济规律的尊重,是对此前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纠正。当然,中国当下的问题不尽一致,虚拟经济本身仍待继续发展,只不过,应当注意避免虚拟经济的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确实不容忽视,过去几年间,一些大型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愈加明显。有些企业甚至通过“实业钓鱼”,以实业为担保获得贷款用于其他领域的套利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精神似乎在愈加弱化。

  论及实体经济空心化,温州经济可为典型代表。一些温州企业主无心做实业,“都想赚快钱”,炒房、炒矿、炒钱(放贷),结果资产越炒越高,风险越积越多。这表明,一些社会资本过度地脱实向虚、以钱炒钱,推动了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当然,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也不只是一些资本的无心恋战,还有许多关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因素。

  比如,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垄断因素造成的高门槛削弱了他们的“斗志”;税负的偏高,也打压了一些企业主在实体领域发展的激情。有些时候,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处于脱节状态,实体经济仍然是融资难、融资贵。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的斗志问题,即原本稀缺的企业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衰落。缺失了企业家精神,就意味着失却了奋斗的、创新的豪情——如此,实体经济又如何会不空心化呢?

  显然,要避免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引导资金“回归”实业,需要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通过破除垄断来保护实体产业的生产积极性;挤压“炒”经济的空间,等等。另外,实体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利的市场环境,一个真正讲法治的“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高成本的时代,实业家们将面对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创业、经营环境。归根结底,要避免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还须继续深化改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