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微企业:靠政策不如强筋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8:03 来源: 中国企业报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仪邦集团董事局主席应仲树

  小微企业:靠政策不如强筋骨

  本报记者 郭志明 刘海洋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到空前关注,如何从财税政策、产业政策上给其扶持?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仪邦集团董事局主席应仲树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政策倾斜只是小微企业壮大的一个条件,更重要的要靠企业自身强身健骨、挡住诱惑。仪邦集团旗下的中国礼品城成功整合了全国数千家礼品企业,礼品企业九成以上属小微企业。在中国礼品城打造成功之后,仪邦集团开始涉足商业地产建设,重点放在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

  小微企业赚钱

  第一但不唯一

  《中国企业报》:全国两会是各阶层人士发声的平台,“要政策”几乎是各个行业的共同想法。你为什么不要求政策扶持,而重点关注企业自身建设?

  应仲树:小微企业实力薄,就像一个新生命诞生一样,当然要大人去呵护和关爱,对于政策的期望肯定比较大。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强壮。自身的免疫力不强化的话,一得流行感冒就完了。

  当前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刚刚步入市场的小微企业需要钱,最容易形成盲目投资——看哪赚钱就投哪。这个是最危险的。

  作为一个小微企业,赚钱是第一,但是不是唯一。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事,少挣钱或者不挣钱都做。目前,小微企业往往在做一些外行的东西,脱离了自己在行的东西,往往有很大风险。

  《中国企业报》:你的意思是,当企业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不能盲目地搞多元化?

  应仲树:是的。重要的是先把一个行业做熟了。我国是新型发展中国家,有好多诱惑,能不能挡住诱惑是一个问题。在没有做熟的前提下,别人搞创新你也跟风搞创新,别人投资辅业你也投资辅业,这种风险小微企业把控不住。

  礼品产业也能做大做强

  《中国企业报》:礼品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具有小、乱、散的特点,这是否注定了行业很难培育出大型龙头企业?

  应仲树: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做大也不是不可能,这需要一定时间。现在国内的奢侈品绝大多数来自欧美国家,品质上、文化上不比我们国内的产品高,价格却是我们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上百倍。难道我们中国的企业就没有办法开发奢侈品吗?难道礼品行业就不能借此做大吗?

  我们经常说“美国的产品”、“欧洲的产品”,是因为“美国”、“欧洲”本身就是品牌。我们也衷心希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软实力发展,有一天提到“中国”两个字,就是一个品牌,那时候,我们的礼品企业就会是世界上最牛的礼品企业。

  《中国企业报》:我国礼品行业发展的利弊各有哪些?

  应仲树: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礼品产业,更让我坚定了这个产业是朝阳产业的想法。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悠久,现在开发文化礼品、收藏礼品一定是有潜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行业现在正从一般适用性的礼品向收藏性和文化性的商务性礼品、跟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收藏价值的礼品开发。不少朋友会发现,从外国给朋友带回的礼品其实是中国制造。

  礼品业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据我们了解,最大的礼品企业产值是8—10亿元,产品单一、设计品位不高。礼品业是一个创新的产业,生命周期比较短。有一些礼品,还没有来得及申请专利,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行业特点的限制也决定了产品开发周期短、礼品企业上不了规模。

  礼品业要想壮大必须发挥集群优势,在某一个地方形成支柱产业,有利于完善产业链和解决产业分工问题,有利于创新,避免模仿。我国是加工业大国,加工成本低,有一定文化内涵,未来的礼品产业大国,毫无疑问就是中国。

  《中国企业报》:我国经济正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礼品产业在这种经济转型中有什么预期?

  应仲树:国家热议内需已经好几年了,对拉动内需的切入点,大家谈得很多。

  我在今年两会的小组会议上提出,拉动内需的切入点在高消费上,要把拉动内需和缩小贫富差距联系在一起。首先富裕起来的人,怎么让他去消费?国家如何进行二次分配?富人拥有的财富不能永远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放在银行里。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将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

  转型有得有失

  《中国企业报》:尽管你不认同小微企业多元化,但我们还是看到,仪邦集团已经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在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商业地产由于不受限购影响,有无投资过热的风险?

  应仲树:受这次调控,商业地产虽然没有直接受到政策影响,但还是有一些间接影响。城市化的发展需要产业化,第三产业无疑又是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产业,而商业地产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

  我对商业地产未来若干年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但在中西部城市,在50—8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商业地产还处于初级阶段。这说明第三产业特别是城市综合体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国企业报》:从以礼品业为主到礼品业、地产业并重,你如何评价仪邦集团的转型?

  应仲树:从去年开始,为了企业发展仪邦集团开始了一些微调。我们总结回顾从1998年开发礼品城开始的历程,有得有失。

  在礼品行业,我们用了七八年时间,把这个行业的小企业整合在一起,对行业作出了贡献。服务了企业,繁荣了社会。本该是政府行为,我们作为企业服务企业,通过几年来政府在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我们企业共同努力,把这个行业做起来。也有失的一面,礼品城这个模式不好复制,不允许在全国各地做第二个。

  在地产行业,去年我们在商业地产上做了微调。继续开发商业地产,向城市综合体转变。同时做了这么多年,失误的是没有做住宅项目。有人问我房地产正经历严厉的宏观调控,你怎么还要做地产项目?其实我们是要做个性化的东西,主要是做低碳环保住宅,赢得社会的认可。

  《中国企业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将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你如何理解合理的含义?

  应仲树:温总理讲合理的言外之意是,现在的房价高的不高、低的不低。应该提供多层次的产品,高的要更高,低的要更低。高不起来,会导致资金外流、人才外流,中国的精英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去买房子定居。低不下去,会导致低收入阶层无房可住,加剧社会矛盾。

  《中国企业报》:也就是说,只开发商品房太单一了,应该是既有高档产品,又有以保障性住房为代表的中低端产品。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如果有机会竞标保障房项目,你愿意吗?

  应仲树:这也是民营开发商平时聊得比较多的话题。虽然做保障房项目利润比较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开发商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利益是不多。但是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对于我们了解用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对提升我们的服务和品牌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国家尽快出台保障房建设的具体办法措施,民企会跃跃欲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