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电联建议国内电价每年增长5%电价上涨为何只对终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13:40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制图任萍

  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官网上,挂出了一份名为《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的政策建议。报告中提出,考虑煤价上涨等原因,国内电价每年都应增长5%。引起各界热议。代表电企利益的中电联叫涨电价的呼声本无可厚非,但为啥只叫涨终端销售的电价,却对事涉国家电网公司利益的上网电价上调只字不提?

  中电联:

  每年涨5%连涨5年

  按照中电联的建议,在考虑煤价上涨、弥补历史欠账和电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8%的条件下,2015年合理的平均销售电价应该达到728.7元/千千瓦时,这相当于要比2010年的销售电价上涨157.5元/千千瓦时。折算下来,整体的增幅高达27.6%,也就是说,每年电价需要增长5%。

  这种被中电联认为是必须的涨价势头至少还要维持到2020年。那时的销售电价需要达到831.7元/千千瓦时,比2015年还要再增加103元/千千瓦时,意味着整体增长14.1%,年均再涨2.7%。

  此言一出,即刻在论坛、微博(http://weibo.com)激起热议。而这其实不是中电联第一次因建议上调电价而备受争议。闹得最凶的一次是去年底与某经济学家的一场隔空舌战。当时,该学者发表了《谁在忽悠电力紧张》,将“大锤”直敲发电厂基于中电联统计数据要求加价是在忽悠公众,拉闸限电、电力紧张真正原因是电厂赚钱赚得不够多。

  随即中电联在官网公开反击,反驳了郎咸平“忽悠”加价的观点,并建议适时启动煤电联动机制,将欠账的电价联动到位。而协会秘书长欧阳昌裕也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强调与学者的这种论战缺少意义,电企亏损板上钉钉。

  站到风口浪尖的中电联其实曾经“学乖”过。 2007年底,中电联曾出具了一份据“客观现状”向发改委上书要求上调电价的报告,在市场上激起千层浪。各种质疑声争相四起,大多斥责中电联的电厂代言人身份,更有人毫不客气地拿当时串通涨价的方便面协会揶揄中电联,一时之间,中电联以“惟电价上涨是瞻”的面目示人。

  或许是为了挽回形象,“委屈”的中电联此后的报告变得低调得多,很少直言上涨电价。至少在公开平台上,面对近年来煤价不断上涨等“致亏”因素,“心急如焚”的中电联也只是围绕电企巨亏等行业状况出具了多份调研报告,绕过直接电价涨幅的建议,以巨大的“电费欠账”来暗示涨价。

  但这一次,中电联又“坐不住”了,而且给出的建议涨幅相当惊人:销售电价每年涨5%,连涨5年。而销售电价的“受众”之中,工业用户、商业用户以及居民用户都被涵盖其中。

  中电联:

  电网“职位”比电企高

  尽管中电联“言之凿凿”,令人纳闷的是,电厂是生产单位,把出厂的每度电价按出厂价,批发打包卖给电网公司,这是上网电价,电网公司再进行输配电,相当于销售商,执行销售电价,电网也就是赚取两者差价。所谓销售电价也就是是指负责输配电的电网公司将电力卖给终端用户的价格。那么,即使“煤价上涨”导致发电厂亏损的言论悉数成立,电厂亏了,凭什么肥了电网?

  事实上,以往地方政府调整上网电价后,销售电价紧随其后跟涨也已几乎成了惯例的“涨态”。换言之,掌握输配电大权的电网公司从未直接成为利益受损者,而是极快通过行政干预迅速将风险转嫁到了终端企业的消费支出上。只不过这一次,这种显而易见的 “头痛医脚”的背离,被中电联进步一步显化。遍览整份报告,对于调整上网电价的建议未提一字。

  问题集中在:中电联为什么要维护电网公司利益、变相替电网公司说话?记者注意到,在2009年12月新成立的中电联第五届理事会排定“座次”时,国家电网公司为理事长单位,13个大型电力企业集团为副理事长单位。

  除此之外,中电联还有70个常务理事单位、191个理事单位、1188个会员单位,设立7个专业分会和2个专业委员会,直接管理和代管11个全国性专业协会。而理事单位主要就是各地电力公司。

  而从历史沿革上看,中电联与电网公司的关系也是剪不断、理还乱。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电联始创于1988年,当年国务院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原水利电力部中的电力部分则划归能源部。

  考虑到电力行业管理的需要,同年,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其性质定位为“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是非营利的社会经济团体”。五年后,国务院再度进行机构改革,撤销能源部,组建电力工业部,同时决定保留中电联作为协调机构。

  从成立后的10年内,中电联一直是处于附属于政府的事业单位时期,按事业单位管理,先后由能源部和电力工业部归口管理。 1998年3月,原电力工业部撤销,其行政职能转移国家经贸委。到了2002年,厂网正式分离,但电网的势力之大从地方电力公司大多以“调度”为名保留自己的发电厂便可见一斑。

  消费者:

  电价涨5%还用得起吗

  “10年前我们公司的产值是1亿元,当时电费是70-80万元/年,现在产值只翻了一倍多一点,电费涨到了400万元/年,也就是产值增加了一倍,电价已经增加了四到五倍。 ”听到中电联提出的涨法,浙江桐乡一家热水器制造企业老总昨天对记者诉苦。

  “经过上一轮上调销售电价,调整前公司每月电费支出大概是40万元,每度提高了3分钱,每年光电费支出就净增加20万元。”某年营业额约为8000万元的纺织企业相关人士也表示。

  按照记者采访到的估计结果,假设一家企业的工业利益率在6%左右,5%左右的电价涨幅将令企业蒙受15%-20%的利润损失。 “这是一个大概均值,因为发电成本不一样,各地的销售电价本身就不统一,如果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者是大量坑口电厂的地区,受到的电价上涨辐射作用会小一些。”一位地方供电局调度中心副主任解释道。

  一家磨料企业负责人则估算,由于在磨料生产成本中占据很大份额,电价只要上调0.14元,每吨刚玉成本就会相应增加400-500元。 “现在国家把抗通胀放在重要位置,电价上涨的负担要想传导给终端很困难,所以大部分都是由企业自己的财务平衡来消化。 ”他的表态同样颇有些无奈。

  相比对电力依赖度较大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似乎对涨价并不需要那么敏感,但记者注意到,由于执行的是最高电价,所以商业企业的反应也相当激烈。据悉,虽然商业客户的电费比重一般不超过15%,有些企业的电费比重甚至只有1%,但商业用电的电价却远远高于工业电价和居民电价,高达平均销售电价的175.5%,而工业和居民电价都在100%以下。

  电价涨5%就会牵一发动全身,更何况每年涨5%?不过,也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中电联的建议只能是建议,是否坐实涨价还牵扯到多种博弈。 “中电联是电监会对口主管,电监会虽是正部级事业单位,但国务院将是将电价管理授权给了发改委,只能保留提出电价调整意见的权利。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