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教育经费4%目标终实现 谁将受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22:1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教育界等待20年之久的“教育支出占GDP的4%”这一目标终于在今年实现了。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指标也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目标一直未能实现。经过19年的努力,中央财政终于在今年兑现了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承诺。从此之后,袁贵仁不用再担心被人当面指出“政府说话不算数了”。

  中央政府实现承诺,绝非意味着袁贵仁工作的终点,而是他的另一个起点。有了“棋子”,袁贵仁要想的就是如何下好教育这盘“棋”。

  这盘棋并不是那么好下的。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元河看来,投在教育上的钱增加了,并不意味着教育就能搞得更好。不管钱多钱少,如何切这块“蛋糕”,并不简单。

  长期投入不足之下,我国的教育领域缺口巨大,到处都是窟窿。负债的高校,苦哈哈的高职类学院,以及尚未整改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小学都在张着手等着蛋糕落地。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分资金应该更多地投向西部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等,用以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革地区教育体制。“这些地区的孩子能不能住好、穿暖,能不能上得了学还是个问题,2万亿元资金应先行解决这些最薄弱、最突出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陈伟兰建议,要从让孩子们吃饱、吃好,保证安全开始,然后才是学习。政府职能之一是提供均等化的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每个人都一样,而是各地缺什么补什么。例如,给边远山区孩子的食宿补助,并非要向大城市看齐,而是补上短板,和大城市孩子有基本一样的营养条件,校舍基本够暖和、能休息,上学放学有安全保障。然后,才谈得上提高教育质量。

  只倾斜义务教育是不够的,教育公平是全方位的公平。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道宏指出,全国111所部属高校中,东部地区有66所,西部明显偏少。另外,高校的归口管理制加之区域间经济差距因素,学校经费投入也相差悬殊。如2010年,北京、上海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4546.43元、21258.08元;而陕西仅为7106.9元。

  大量经费投入西部的时候,也要谨防资金的滥用。从以往的经验看,我国的教育经费不足与浪费并存。例如,盲目扩建新校舍,购买用不到的设备,超过实际需要的装潢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曾晓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都源于我国现有的教育预算栏目简单而且僵化,存在“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尴尬。长期来看,我国应对教育预算机制进行改革,在原有的事业费、基建费基础上再新加一项申请费,让教育经费使用更加灵活。“如此一来,免费校车、免费午餐等困扰学校已久的新项目都可以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了。”

  与此同时,加强监管也十分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武献华认为,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每项专项资金的拨付都应该进行专家评估,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