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政策优势银行回归服务本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22:11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一边是中小企业资金困窘,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倒闭;一边是银行利润飙涨。银行暴利一度把各大银行行长推到了风口浪尖。两会上,几位银行掌门人终于对此说法做出了回应。
在3月10日的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上,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表示,银行每年新增贷款7万亿,要按12.5%资本充足率,银行一年的利润才1万亿,8千亿补充资本金了,剩下的还有分红还有成本,大头都给政府拿走了。
不过,李若谷的说法并没能得到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徐澄的认同。“如果真是这样,银行基本就没钱可用了。那么,银行职工的薪酬从何而来呢?”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反问说。
2011年首份银行类上市公司深发展的年报显示,深发展去年全年支付员工薪酬51.6亿元,平均年薪27.8万元,同比增长80.6%。24名高管平均年薪为174.13万元,其中行长理查德年薪达到869万元,同比增长56.8%。而在2010年的数据中,人均职工薪酬超过20万元的还有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显然,(李若谷的)这种论断是站不住脚的。”徐澄说。
行长们坚称银行非暴利的另一个论据源于利差。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说中国银行完全靠高利差实现高利润这个说法不太符合事实,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大体是2.5%左右,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银行的利差是不高的,是偏低的。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利差确实不算高。银河证券2011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从近10年的情况看,中国银行业净息差水平处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净息差的低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息差处于适中水平,较美国、德国等低,略高于日本、瑞士等国家。
但这个不高仅仅是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绝非针对我国实体经济而言。据原统计局副局长李德水测算,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是实体经济的20倍。
“这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银行的利润远远过高。”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他不认为银行是暴利行业,但也不得不认同这一事实。
银行暴利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危害”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欧美、日本等地,金融市场产品丰富,允许银行分业、混业经营,很多优质的公司并不会过多地增加银行贷款负债,而是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短期票据等方式来获得资金。而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比较单一,营业收入当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来自于存贷款利差。
“这样一来,企业的负担就会加重,用于创新、科研、人事等方面的资金就会减少,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徐澄说。
2011年,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一些中小企业资金困窘,盈利能力下降,出现亏损,甚至濒临倒闭。实体经济亏损和银行暴利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职责的银行显然失职了。
中国银行业的高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银行本身所导致的,而是源于政策制度的优势。一方面,存贷款利差掌控在政府手里,而非银行;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准入门槛与退出门槛都相当高,缺乏竞争性。
要想让银行回归服务本性就要切断这些优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我国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要真正扶持起民间金融,将之纳入合法化、阳光化的轨道。让金融市场充分竞争。同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如通过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
霍肖桦则表示,银行还应该减少个人业务收费,真正让利于民。在企业贷款上应该做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