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搜狗科技:从陷阱到馅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5 15:50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文/信海光

  当5亿多中国网民每天打开计算机的时候,输入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最“亲密接触”的软件。如今,搜狗输入法几近独享网民的“爱抚”——它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搜狗以其发展历程证明,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词条显示框,这个人机对话的切入点却能酝酿出巨大商机。而且,输入法的“内力”还可以长久地绵延发散,以它为中心,搜狗的其他产品都因为先天具有超越他人的助力因素而更加顺风顺水。可以说,输入法既是成就搜狗这家独立公司的原动力,也能成为搜狗创造未来的“必杀器”。

  “被逼着去创新”

  从开始到现在,搜狗的核心一直都是搜索,这是搜狗内部统一遵循的宗旨。2003年,外界热议搜狐缺乏“技术基因”,同时也是看到了搜索市场的广阔前景,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决定打造自己的搜索引擎,当时刚刚硕士毕业正式加入搜狐的王小川被委以重任。决定要做搜索产品之后,张朝阳给予了充分的授权。王小川带领十来个人找了个小公寓作为独立的办公地点,以此为基地开始产品研发。

  “实话说,我们那时候做出来的搜索引擎不比别人差。”搜狗公司桌面事业部总经理杨洪涛一直跟随王小川打拼,他表示,当时评测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搜狗的搜索质量在一些方面还超过了竞争对手。2004年下半年搜狐的搜索产品正式发布。《大腕》里调侃搜狐公司的台词“搜狗”被张朝阳拿来当作搜索引擎的品牌,一时间引发了不少关注。但在互联网市场,一步落后,往往步步落后。起步落于人后的“搜狗”要想抢夺搜索的大饼极为不易。“当时我们瞄着做跟百度一模一样的东西,走别人走过的路,结果百度吃肉,我们连喝点汤都难。”王小川和他的团队面对这种尴尬,也很无奈。

  硬拼搜索引擎看来希望渺茫,搜狗不得不去想别的办法,用王小川的话说,就是“被逼着去创新”。在一两年的时间里,搜狗团队尝试做了不少东西,涉及音乐类软件、工具条等等,当时刚刚兴起的新输入法也在孵化产品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张朝阳的“放任”风格给了王小川和搜狗足够的空间和帮助,借助搜狐的实力托举,他们有底气和良好的心态持续摸索。不过,最终“点金”输入法的是另一个关键人物:如今被称为“搜狗输入法第一任产品经理”的马占凯。

  马占凯学机械专业出身,并非网络技术人员,但他是一个痴迷互联网的发烧友,对很多互联网产品的观察非常细腻。当他看到在搜索引擎中敲入一串拼音后再敲回车就能直接转换成汉字时,他立刻顿悟:只有做搜索的公司才能做最好的输入法。他马上将自己的这个创新想法发给了包括百度在内的几家搜索公司,最后却只有搜狗接纳了他的想法。王小川把这位“热心用户”招致麾下,让他专门给搜狗的产品提意见,辅助产品设计。

  输入法就像电视的遥控器,虽然很重要,但因普及且不起眼,很少有企业真正关注。而且看起来技术成熟,但要做好却并非易事。更为关键的是,没有一家企业意识到网络时代对输入法的影响,因此没有企业看到它的价值。只有搜狗将搜索技术与输入法进行嫁接,此前在搜索技术方面的积累发挥出了作用。2006年6月,搜狗输入法发布了第一个版本。

  尝试性的版本推出之后,搜狐内部的一些技术高管并不看好搜狗输入法。因为就技术而言,做输入法这种底层软件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跟Windows打很多交道,国外基本没有输入法产品,Windows的相关开发文档做得不很清晰,导致研发团队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猜测一些数据。此外,输入法还需要与其他各种软件进行适配,工作繁杂而琐碎,搜狗这个小团队看起来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好这些工作。此时,王小川表现出了他性格方面的韧性,搜狗团队一方面死磕技术障碍,最终逐一解决了底层开发、兼容性等各种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大力推广输入法产品。

  柳暗花明:从输入法到浏览器

  按照惯性思维,搜狗最初主要借助搜狐的广告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但一年多过去,收效甚微。王小川判断,他们的输入法绝对是好产品,不该只有2%的市场份额,如果保持这个百分比,搜狗输入法只有死路一条。困扰了近一年后,“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决定换一种思维方式。”王小川开始组建业务拓展部门,尝试通过各种渠道推广搜狗输入法,包括电脑预装、装机光盘、进入下载站。2007年3月份开始,搜狗输入法的用户量开始增长,到了下半年更呈现直线增长态势,直至2011年第3季度,已拥有了3亿多用户。

  其实,在搜狗输入法大获成功之前,紫光拼音曾经风靡一时,在较短时间内占领了超过15%的市场份额。它为什么会败给搜狗呢?

  王小川举了一个例子。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爆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但是直到2006年,很多输入法都不能一次性打出超女冠军李宇春的名字。尽管那时的紫光拼音等已经设定了记忆功能,但是对比搜狗输入法的一次性成功操作,用户体验完全不一样。

  “所以,核心问题是模式上的根本不同。”王小川进一步解释,在技术层面上搜狗输入法并不一定比发展多年的紫光拼音或其他输入法更有优势,但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搜狗着眼于“做互联网”,搜狗输入法是互联网化的产品。当初给输入法做定义时,搜狗已经明确了“给网民使用的输入法”这个理念。因此从一开始,搜狗甚至想使输入法的命名更具互联网意味,例如类似“搜狗网络输入法”、“搜狗网虫输入法”等。把互联网的语汇和语音习惯融合到输入法产品中去,以搜索技术为支撑、通过每天抓取超过100亿网页再做分词、索引等处理,不断更新输入法的词库、实现80%以上的首选率,可谓搜狗输入法制胜的关键要素。

  显然,与互联网内容和文化的结合,让搜狗输入法与中国网民形成了亲密互动的关系,输入法不再仅仅是打字工具,还成为了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由简单到深入的情感维系方式,除了汉语外,恐怕少有其他语言可以起到类似的桥梁作用。

  回顾中国IT产业的发展史,汉字给了很多大佬以及企业生存发展的机会:史玉柱在1990年靠着M6401中文软件挣得了第一桶金,王永民因发明五笔字型而名利双收,王志东早期创办的四通利方(新浪前身)等许多公司都是靠着汉化生意起家。汉字给了中国IT产业最初的发展动力。而搜狗输入法的成功进一步证明,围绕“汉字”可以做出无限文章,不仅汉字本身是宝藏,它还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凭借输入法产品黏住庞大的网民群体后,搜狗对于用户的需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发现互联网用户不管要找什么内容和服务,至少有80%以上的时间其实在与浏览器打交道,我意识到浏览器在未来互联网的竞争格局中至关重要,”王小川说。

  2008年,搜狗开始研发浏览器产品。之后,形成了输入法带动浏览器业务增长、浏览器带动搜索引擎变现盈利的良性互动模式,搜狗内部将之称为“三级火箭”模式。事实证明,这个“火箭”打造得相当成功:2011年,搜狗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00%以上。具体而言,这些收入分别来自搜索引擎、浏览器网址导航以及一些流量分发。而王小川特别强调,输入法是实现收入增长的原动力,“没有输入法的成功,就不可能有越来越强大的搜狗,后面的路也不会走得很踏实。”

  独闯出来的商业模式

  以输入法为发展契机进而赢得成功的模式,搜狗算得上是目前唯一的样本。除了中日韩,其业务模式在世界其他国家很难被复制,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为数不多的“创新”样本。今天,搜狗输入法的创新举措还在继续。

  想打一句古诗词,在搜狗上简单输入几个声母就能实现,这可以算是搜狗的一种独特的服务。事实上,搜狗是把云计算与输入法进行了结合。“日常使用的PC机和笔记本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内存也是有限的,搜狗输入法装在电脑上的词库是45万条目,日常使用基本上够了,但互联网上每天产生大量热门词汇,比如新闻事件中的人名、公司名等,想把它们都装上去根本做不到。”杨洪涛说,他们在寻求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云计算概念当时正火,于是想到不如把这样的更新服务拿到云端去解决。2009年下半年,搜狗输入法便开始“云”化,抓住了云计算的先机。

  除了热门词汇更新,搜狗输入法另一个重要创新服务是“皮肤”。所谓“皮肤”,是搜狗输入法的界面美化服务,虽然这一服务与输入法的功能本身关系不大,既不能提高效率也不能提高准确率,但却因为它可以张扬个性、展现情感而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发现“皮肤”的独特魅力后,搜狗面向网民敞开合作,网民可以自己制作“皮肤”并发布在输入法相关链接中,这吸引了无数热情的用户参与其中。杨洪涛介绍,网民自愿、免费为搜狗输入法制作的“皮肤”迄今已有七八百款之多,而每天使用个性“皮肤”的用户也有5000万之众。这既是搜狗丰富的资源,也进一步抓住了输入法用户的心。

  现在,搜狗还有把“皮肤”做“厚”的打算,让其产生更多增值服务,提供更多信息,与网民的交互更加全面。“比如在上面提供简单的天气预报,或是更复杂一点的交互信息服务等等。”王小川说,由于输入法是用户需要经常使用的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而产生不同的价值。目前,通过与豆瓣和金山的合作,在搜狗输入法上已经能够听音乐、背英文单词。此外,搜狗输入法正在考虑与微博(http://weibo.com)服务相连接,如果用户微博上有了私信,搜狗输入法能及时提示。王小川表示,他们会采用开放的策略,把搜狗输入法打造成一个服务的平台。

  但是,对搜狗输入法来说,挑战依然存在。“在PC端还要跟自己较劲。”王小川说,搜狗的近期目标是让输入法更智能,在准确率已经不错的情况下,做到让输入法能向用户推荐用词、甚至提醒用户该敲什么内容的境界。“未来,我们的愿景是让输入法帮助网民表达信息更顺畅,不仅是限于键盘输入,还可以手写或者语音识别等等。”在移动端,输入法领域的现状还比较混乱,但王小川认为对搜狗来说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他透露,此前在移动终端,搜狗仍以输入法产品为主。而在2012年,他们已经有底气去做更多的产品,届时“三级火箭”有望变成“达摩五指”或者更大的数字,而新增产品中将包括移动类产品和导航类产品。

  提到竞争对手,王小川表示搜狗在软件模式上比较接近360,搜索应用模式的对手则是百度。目前看来,与360更加短兵相接,2011年11月底甚至已经跟360“打了一仗”。但只要把控住输入法这个强大的入口,搜狗的站姿就会无比稳定。

  搜狗为什么会成功?

  2010年,就在搜狗浏览器锋芒渐露之际,也在做浏览器业务的奇虎360掌门人周鸿找到了张朝阳,希望投资搜狗,从而将360的入口能力与搜狗结合,“把百度的市场份额打掉一半”。搜狗当时也面临从搜狐分拆出去的现实选择,所以周鸿与张朝阳谈的条件是把搜狗浏览器给360,360再入资搜狗,成立两家公司,把浏览器和搜索分开运营。张朝阳对此一度动心,但考虑到如果失去浏览器,搜狐将无法控制流量,进而丧失与360之间的话语权,再加上王小川也不认可360的商业操作思路,这次合作没有达成。

  但是,搜狗已经到了必须选择战略投资者的临界点。周鸿的举动让王小川有了一种紧迫感,最终他决定主动出击,亲自去杭州找到马云谈了40分钟。在马云看来,搜狗与阿里巴巴集团没有利益冲突关系,且有发展前景,还能“让百度睡不着觉”,便专程到北京说服张朝阳通过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共同投资搜狗。就这样,在张朝阳的坚持、周鸿的渴望和马云的果断加入的共同作用之下,搜狗从小做大,最终在2010年8月从搜狐分离出来独立运营,成立搜狗科技有限公司。

  到目前为止,搜狗算不算一家成功的企业?至少在王小川自己眼里,搜狗已经相当成功:3亿用户、2000万美元的季度营业收入、已经实现的盈利、一年200%以上的增长率——这些数据即使拿到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也不容小觑。

  在这些数据的支撑下,搜狗正在迅速扩大,现在是800人的员工规模,到2012年年底将膨胀到1400人。但王小川仍旧认为人还是太少:大家都在做搜索,百度可是有1.5万人啊!

  搜狗为什么会成功,它对中国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在详细了解了搜狗的发展历程之后,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其一,在输入法方面进行突破,搜狗把“红海”变成了 “蓝海”。在搜狗输入法做大之前,其实很多人都看到输入法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据说中国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一类就是关于输入法的专利。但这些看到需求的人们要么剑走偏锋,孜孜以求于改进打字技术、追求录入速度这种小众市场,要么只看到需求却看不到盈利模式,而没有大规模进入。搜狗通过传统输入法与网络的结合,增加了输入法的用户粘性,提升了输入法的用户体验和价值。而与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结合更使其如虎添翼。

  其二,对手的失误。在搜狗之前,紫光拼音曾经拥有很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紫光拼音还发明了“造词”这一汉字输入法的新功能,这也是此后各种拼音输入法的立足之本。遗憾的是,紫光没有发现输入法的潜在价值,更没有找到撬动几亿网民市场的杠杆,拱手将机会让给了搜狗。

  其三,融合于互联网。这是搜狗输入法与其之前各种输入法的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件彻底的互联网产品。而之前的微软拼音、五笔字型、紫光拼音等都只是传统的PC软件。搜狗拼音的品牌传播、词库更新、用户互动等都依赖于互联网,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搜狗输入法,没有互联网更不可能有3亿规模的搜狗输入法用户。

  最后,搜狗输入法找到了合适的商业模式:“三级火箭”模式。按王小川的解释:“输入法就是一级火箭,浏览器是二级火箭,搜索是三级火箭,最后的发射来自前两级火箭的推动。”这种“三级火箭”模式使原来只见用户而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搜狗输入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2011年第3季度,搜狗实现营业收入1840万美元,同比增长244%,成为继百度之后第2家盈利的中国本土搜索引擎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提出了“三级火箭”模式的说法,但搜狗并非这种模式的独创者,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还有不少与之类似的公司,比如360、迅雷、UC(已经改名了)(详见本刊总第2期文章“Ucweb的找钱路线图”)等,更严格来说,腾讯和百度也属于这一范畴,他们都是通过免费的平台汇聚巨量用户,一旦巨量用户群形成,盈利便成为自然而然之事。

  移动终端的挑战

  通过免费向网民提供输入法服务,搜狗找到了自己的“三级火箭”的发展模式,但摆在它面前的却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来了。

  搜狗进入市场的时间还是晚了,它还没来得及从百度那里夺得足够的市场份额,成长为一只像百度那样的“现金牛”,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快速来临了,而这很可能会改变搜狗未来的命运。

  2012年,中国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很可能会超过PC端用户,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对搜狗尤其如此。所谓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机、iPad等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上网,对搜狗输入法来说,这个全新的市场与传统PC端市场非常不同。

  首先,移动终端市场不像PC端那么容易占领,它受移动设备厂商的控制因素很大。到目前为止,在苹果的iPhone和iPad上还不能使用搜狗输入法(若不越狱),而在谷歌控制的Android系统中,谷歌输入法又有先天优势,这使得搜狗输入法在移动终端上的普及受到严重阻碍;其次,即便输入法能够自由普及,其在移动终端上与用户的亲密度也大不一样,比如与阅读相比,人们在手机上输入汉字的比重要少很多,“打字”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又比如,在PC机上人们有90%的时间是在浏览器里面,而在手机上浏览器却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各种App程序的重要性则大为增加;最后,在移动终端上,即使搜狗输入法能够依旧汇聚数亿用户,其平台性也很难与PC相比,通过输入法带入其他业务也变得困难。

  总之,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不但使搜狗面临重新汇聚用户的难题,而且还有可能使其“三级火箭”的盈利模式出现脱节的危险。而搜狗又不能只将市场放在日趋没落的PC端。因此,在未来搜狗最大的挑战将来自移动互联网,是主动去拥抱移动互联网,还是坚守阵地以待时机,这不但是搜狗面临的挑战,也是360等具有类似发展模式的企业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来看,在移动终端上输入法产品存在两个可能的机会:一个是智能语音识别输入与人机对话,类似于苹果在iPhone 4s上发布的Siri这样的产品;另外一个是智能的联想输入,类似于用户打出几个字,而机器能通过智能判断自动蹦出一句话这样的产品。由于输入法存在着巨大的本地化门槛,搜狗未来在这两个产品上并非没有机会。

  搜狗的另外一条路是迅速把手头的3亿用户变现为“更有价值的用户”,目前搜狗输入法还只是起着汇聚用户的作用,输入法用户本身并不能给搜狗创造多大价值,但搜狗可以通过在搜索、浏览器、游戏或者其他领域的重要创新,把这3亿用户“变现”。比如,搜狗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名为“探索引擎”的产品,其目的就是如此。

  信海光:特约资深撰稿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